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研究 >

中国白酒的“资本主义”三部曲

2019-08-05 07:4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从1992年到2012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国白酒业在几十年的品牌建设、营销创新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延伸,以及政治因素切入的主宰之后,白酒行业的固有格局貌似固若金汤。

在上一个黄金十年(2002-2012),在白酒行业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各路资本凭借着各自的强大力量,杀入白酒领域。这些资本中,要么是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强势白酒企业、要么是在其他领域的标杆企业、要么是资本市场闲置的资本、要么是觊觎中国白酒业多年的外资巨鳄……一个调整期的反思(2012—2017),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然而,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而至之时,中国白酒业却在“塑化剂”事件的不断发酵中、在三公禁令的催化下,犹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累积的泡沫在这一刻破灭,逐渐走进了行业长达5年的“调整期”。行业复苏后,理性回归的资本重启(2017—至今),其中跨界、5G、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业内外资将促进理性资本主义的行业重构,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以及去杠杆的行业调整,复苏后的回归将是这一轮“白酒资本主义”的主题。

一、2002-2012 中国白酒与资本共舞的“破”与“立”

1、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资本正在搅动着传统白酒行业法则的"破"与"立"。"嫌贫爱富"是资本的本性,其逐利性决定了它会从回报率低的企业退出并流向收益水平高的企业。他们像狼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利益的味道;这十年中,当地产、金融、股市等行业逐渐被资本杀成一片"红海"之后,白酒产业作为一个极具爆发力的产业,尤其是骨干名优企业白酒的高附加值、高回报率、快速成长性都无一不诱惑着资本的关注。

经过长期的发展,白酒市场的领军位置早已被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这样的行业"巨头"所把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初期,这些行业"巨头"依靠着自身的政治地位,以及在产品、品牌、文化与营销网络,率先在市场经济初期,所组成的竞争力体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白酒行业坚不可摧的寡头经济格局。201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产经济的不断开启,酒业新贵的逐渐崛起,伴随着资本在白酒行业的不断深入,以往坚不可摧的中国白酒业的寡头经济地位,逐步被资源整合与布局的战略所制衡。

《华夏酒报》记者通过对公开信息的梳理,了解到:杜康合并,高盛注资宋河,中粮秘洽西凤,华泽控股陕西太白、收购贵州珍酒,维维控股枝江,帝亚吉欧水井坊的合作,保乐力加借道瑞典绝对伏特加染指中国白酒……这些耳熟能详的案例,无一不在业内外引起轩然大波,貌似这些一系列的事件,无一不昭示着白酒业的资本时代已经到来。

毫无疑问,白酒行业与资本的结合,对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对行业经营秩序的改善及企业管理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泸州老窖"将增发的股票优先配给了经销商,实现了经销商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使两者从昔日单纯的厂商关系转变为更紧密的资本利益纽带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两者由于利益目标不一致而产生冲突的可能性。通过固化销售渠道、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生产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再如"洋河"与"双沟"整合,解决了两家在江苏省内的恶性竞争问题,提升了在省内的综合竞争优势,并能够集中精力向省外扩张;还有"新华联"之于"金六福"、"云峰酒业"之于"小糊涂仙"以OEM品牌经营模式获得较大成功;以及很多金融机构联合白酒企业发行一系列的酒类金融产品,不仅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又解决了企业短期内的资金问题。

2、资本介入白酒行业的方式

《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首屈一指自然是一些传统的资本介入模式。众所周知,酒业一线企业由于已经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并且积累了巨大的资本优势,因此业外资本入股酒企多以间接持股的金融投资为主。以茅台为例,截至2012年3月31日,贵州茅台(600519)共有40079股东,其中在前十名股东中,除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共持股64.69%外,同业的中粮集团、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0.47%、0.35%,而其他6大持股股东涵盖了中国工商银行等投资基金,共占3.09%,且均为"流通股"。相同情况也出现在五粮液、古井贡等酒类上市公司中。此外,在股票市场的间接持股,相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体投资,投资者的投资流通性更强,买入卖出更易灵活控制,并且优质股票的价格总是呈上涨趋势,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更高;同时,在保持一线企业控股的前提下,满足企业融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再就是许多传统名酒企业则选择接受业外资本投资。如贵州董酒在历经沉寂后,接受了福建万祥集团、七匹狼、北京申易通投资公司以及上海华欣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整合,经过资本重组后,董酒在2012年预计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同样是国家名酒的西凤也引入了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光大金控、海通控股、润物控股、贝利华等投资,并接纳西安智德通、延安百得信工贸等经销商作为战略投资者,实现了增资扩股,总股本增至4亿元,为上市铺路。最后,许多区域强势品牌则成为业外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早在2001年5月,汉龙实业通过其控股上市公司四川金路集团将绵阳丰谷酒业收归旗下,通过运作已成为四川白酒二线品牌的典型代表;以维维豆奶被人们熟知的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10月以3.48亿元收购了枝江酒业51%的股权,而此前维维股份已与双沟酒业有个一段美好合作经历;以航空为主业的海航旗下的海航易控股有限公司则与贵州怀酒通过新设公司的方式进行股权合作,海航易控股先期注资7.8亿元,占新设公司股权比例的60%;值得关注的是,多次谋求收购品牌白酒未果的中粮集团也尝试性地转向白酒上下游产业,与泸州市江阳区政府签订石梁酿酒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对石梁酿酒基地项目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3、资本介入的模式创新

《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由于白酒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资本的介入之初,除了传统的进入其他领域的模式以外,更多地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因此,许多传统和创新的投资路径,也层出不穷:例如高盛参股口子酒业和宋河,国泰君安参股今世缘,中信集团参股陕西杜康,景林资产参股浏阳河;今世缘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上市,上海铭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公司、北京盛初营销有限公司等5家战略投资者共同斥资4.680亿元获得今世缘21%的股权;安徽双轮也引进深圳盈信投资作为战略投资,控股企业100%股权;稻花香酒业成功引进平安信托1.5亿元战略投资……

然而,《华夏酒报》记者观察到,当时资本的成功介入,仅仅是企业和资本共同发展的第一步,从市场层面来看,资本之手只能发挥间接辅助作用。作为一种双向的企业行为,白酒与资本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够长久维持,一方面取决于合作双方的内部融合;另一方面,市场是否接受也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即便资本方可以借其固有资源为白酒企业拓展新渠道,白酒市场经营的综合提升仍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更不可能单靠资本提高产品的赢利能力,或改变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定位。《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资本的进入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战略性的;一种是战术性的。而外部资本进入白酒行业,是战略性、战术性投资并存,既看好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又追求近期业绩回报,它必须通过品牌、渠道、网络、终端、管理来实现利润的提高。

因此,具备实力底蕴和发展期望的白酒企业,都有可能进入资本的实业并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合作模式的如何进行选择和取舍,如果"方法论"应用得当,自然会赢得满堂彩,如果不幸方向错误,那么自然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力帆老板尹明善宣布正式退出白酒;曾经誓言要做中国白酒业"领航者"的万基集团、湖南成功集团等,无一例外酸楚地退出白酒业;也有一些企业动用各种政治资源虽在"抱得美人归",有的企业现在经营毫无起色,资本被蚕食掉或者被潜规则掉;有的企业虽经营得当,但是掣肘太多,无法按照企业预期上市抑或实现别的目标,这正印证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二、2012-2017 资本的累积牵出中国酒业的“原罪”

1、资本疯狂的2012年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资本原罪之说,源于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道德文化转型过程中,许多财富积累与获取处于非合法化、非程序化的一种概括。事实上,资本本身是无罪的,但获取财富的程序、方法、渠道、手段等,确有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之分。笼统的资本看作是非法甚至罪恶的,不仅是对历史的否定与反动,以此为出发点去行事,也会酿成巨大的社会灾难和文明倒退。

2011年11月,央视传出消息,从2012年1月1日起,央视招标时段的白酒广告中将选定12家实力较强的白酒企业,这12家企业可以在招标时段播出商业广告,而这12家企业之外的白酒企业在招标时段则只能播出形象广告,形象广告片中不得出现“酒瓶”、“酒杯”等元素。在那个“低头者”还没有演变成低头族的年代,在那个微信自媒体和其他APP都屈指可数的年代,在那个央视标王就意味着当年自家白酒大卖的年代,央视此举限价令就好比惠文后桌上的仙桃,引发了夺标酒企不得不增加成本,争相抬价。

《华夏酒报》记者从央视广告现场招标结果来看,2012年,共19家酒类生产企业在现场竞标拍得标的总价格为325726万元,占总体的26.6%,而在2011年共有17家酒类企业在现场竞标拍得标的总价格为236114万元,占总体的23.2%,增长接近10亿元,其实,对白酒行业来说,2012年,是永远不愿回首的一年,从央视抛出“限酒令”,到国务院“三公瘦身”;从汾酒神秘召回,到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从白酒行业集体“受伤”,到中央军委下发“禁酒令”,一系列事件在重创白酒行业的同时,也在深深地考验着每个酒企的良心。同时,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白酒以极高的储值能力、极大的升值空间一直大受国内外投资者青睐,2012年又是资本投资白酒最为疯狂的一年。

在金融市场低迷的年初开始,二、三线白酒价格的集体暴涨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大量资金的涌入加速了白酒行业的整合。行业外资本不断进入白酒行业,一些区域品牌开始迅速崛起,加强对全国市场的争夺,行业整合进一步加深。不到两年时间,联想控股通过旗下公司,先后将武陵、河北乾隆醉(板城烧锅)、孔府家收入囊中,《华夏酒报》记者注意到,2012年初开始,酒业资本化、金融化的引动也十分明显,其中,资本化又分为业外资本和外资进入白酒领域为代表,其中最有名的以联想、中糖等众多业外资本杀入白酒领域;海外资本则是以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轩尼斯收购文君酒等并购案受业内外所围观。

同时,酒业金融化则是随着全国近10家酒类交易所的上线交易“纸白酒”、以泸州老窖为首的一线白酒企业纷纷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发行酒类理财产品、黄酒类企业生产期酒等。

此外,中国酒业新的运营模式的探索也在这10年有了重大的突破。例如专业连锁机构的出现,如华致酒行、1919酒业连锁、白酒金三角酒业连锁,再比如为了行业打假的直营店的应运而生,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一线品牌,纷纷开了各自的直营店。总之,2012年行业出现“地震”之前,各类资本对于中国白酒行业的关注和企业的抢夺,以及白酒企业的状态,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2、资本激进“跌落”“调整期”

由于资本趋利性的存在,随着各路资本疯狂进入到白酒行业,整个行业不断出现各种不适。首先,造成酒业部分原罪的根源在于行业标准制度的缺位、市场规则的制定不规范、以及约定俗成的行业潜规则所造成。

《华夏酒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国酒业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酒企业,许多都存在资源高度垄断、产权模糊混沌等问题,再加上其与各级行政部门,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因此,出于多个方面的平衡和稳定考虑,仍然不得不服从于强权与特权的社会体制下,酒类企业的资本积累,天然追逐的内在动力,决定需求与供给必然会通过某种不公开、甚至非法的灰色潜规则方式进行交易。

因此,无论是拥有巨大市场缺口的国酒茅台,还是别的名酒类产品,他们所面对各自的甲方和乙方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的应对策略,无法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标准的市场化运作,而各级政府对于不同级别的酒类企业,也会出现类似于地方保护主义和资本结构不同的亲疏之分,这就为酒业“原罪”形成的第一个因素。其次,随着中国酒业逐渐形成传统酒业的营销突破,从新贵酒业的资本突围,再到行业发展迫使传统酒类企业逐步向资本化转型,势必会出现资本投向转变过程中,形成原罪。财富原罪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性恶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经纪人”假设的变种,对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酒类企业,尤其是白酒企业,此种说法更加偏重于中国的文化背景。紧接着,当资本不断推高整个白酒行业的时候,许多企业(尤其原酒企业)为了享受这轮“资本的狂欢”,盲目扩大产能,甚至不断加码杠杆。

据一位宜宾高洲酒业供货商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在2012年,高洲酒业投入了十多亿元想建造新厂区,扩大产能,将原酒抵押贷款。行业进入调整期,高洲酒业10万吨库存质押,产能闲置。经过这一轮白酒产业大调整,众多市场被第三方供应商替代,名酒白酒企业和二线白酒企业本身的新增产能也在释放。让其财务负担沉重,高峰时期2014年达到23亿贷款融资债务。

2012年11月开始,“塑化剂”的黑天鹅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海啸”席卷整个白酒行业,白酒股大幅下跌,幅度之大,范围之广,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此次白酒股的集体暴跌,使得板块市值蒸发超过500亿元。“塑化剂”余波未平,“禁酒令”声又起。《华夏酒报》从新华社2012年12月21日发布的消息了解到,中央军委年底下发通知,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豪华宴请、不喝酒、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组织官兵列队迎送等讲排场的活动。

没有想到的是,白酒股“闻风下跌”,全线大幅下挫。随后,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开启了“保价自救”行动。在当年的茅台经销商大会上,时任茅台董事长袁仁国措辞强硬,要求经销商不得擅自降价,否则就会被取消经销资格。无独有偶,五粮液部分区域市场渠道出现了出厂价和一批价倒挂的现象,经销商呼吁五粮液对市场秩序严格管理并削减大经销商。曾经一度领跑白酒业的高端白酒受到严重冲击,销量下滑和高库存问题日益凸显,高端白酒“只涨不跌”的价格神话已经破灭。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

然而,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而至之时,中国白酒业却在重重困局之下,逐渐走进了行业长达5年的“调整期”。

三、2017-2019 行业强复苏 重启白酒并购潮

2012年3月,北半球的春天如期而至,当中国白酒行业正在酝酿一场资本狂欢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沃伦·巴菲特却给他的股东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巴菲特指出,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不派发现金分红,分红需要交税,还会拉低股价,对于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把现金留在手里,通过投资实现增值,让投资者的收益通过股价的持续上涨来实现。巴菲特的这句话,几乎成为了后来,国内很多投资者的信条。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然而,在挺过“调整期”,白酒行业迎来三连涨之后,这些手握巨额现金的白酒巨头们,却与巴菲特的信条反其道而行之。截止2019年1季度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2063亿元,由于钱实在太多,18家白酒上市公司全部派发现金分红,合计拟派发364亿元。其中,分红最多的还是茅台,2018年贵州茅台的分红金额高达145.39亿元。

18家酒类上市公司的分红及所占利润对比表(数据来源:2018年各公司年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看见白酒行业的钱这么好赚,同时,巨头们也都忙着向股东派发红利,业外资本再次蜂拥而至,掘金而来。“目前已经进入白酒领域的业外资本有大健康行业、会展界甚至水果生鲜界的企业,“跨界”成了酒水行业中“不可小觑”的现象。”7月29日,四川省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公司首席酒业分析师袁野告诉《华夏酒报》,“在白酒消费升级和多元分化趋势下,白酒板块除可能成新业务增长点外,还可能会助推白酒行业多元化发展。”

《华夏酒报》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发现,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共生产白酒1198.06万千升,同比增长6.86%;完成销售收入5654.42亿元,同比增长14.42%;实现利润总额1028.48亿元,同比增长35.79%,白酒市场形势向好。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白酒产量达到了871.2万千升,累计增长3.1%。截止至2019年4月全国白酒产量为62.9万千升,同比增长3.5%。累计方面,2019年1-4月全国白酒产量达到268万千升,同比增长1.1%。《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向好的数据,除了给行业内企业带来增长动力外,进一步增强了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行业的动力。

1、业外资本大鳄的“花式收购”

“我将把酒业当成自己的第二次创业。”2018年3月21日,一向以低调著称的“会展大王”邓鸿”在“消失”多时后,出现在了成都全国糖酒交易会现场,他投资成立的环球佳酿公司,一口气就发布了旗下17大品牌、100款新品,并与1919、酒仙网、酒直达、名品世家、酒便利以及媒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8月4日开始,环球佳酿就开着资本的战车,先后在泸州、成都邛崃等产区“攻城略地”,先以280万的代价,将泸州小巨人之称的国粹酒业纳入怀中,又以1.2亿投得邛崃第一大原酒企业——临邛集团,并获得川酒商标;后又推出衡昌烧坊、一九一五等品牌,同时还从法国、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智利等产区,引入了“赛鹰”、“慕麟”等多个进口葡萄酒品牌。与邓鸿的“高举高打”相比,来自河北的地产大鳄天洋集团对有四川六朵金花之称的沱牌舍得的收购,则要低调得多。

《华夏酒报》记者从舍得酒业年报发现,早在2015年1月15日,沱牌舍得突发公告,称射洪县人民政府在西南联交所公开挂牌,转让沱牌集团38.78%股权,同时要求受让方对沱牌集团增资。据测算,在总共拿出12.19亿元后,重组方可能获得沱牌集团70%左右的股权,并实际控制上司公司沱牌舍得股份。

消息一出,业界纷纷揣测此次沱牌改制终于将划上句号,并预言复星、中信等将出手,岂料此次挂牌随后却经历了3次流拍。3月16日,射洪县人民政府决定终止此次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38.78%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挂牌信息公告。7月7日,沱牌舍得表示,已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再次挂牌。挂牌价比第一轮多出了8亿元。多出部分源于意向投资方在受让射洪县政府持有沱牌舍得集团38.78%股权的同时,股权转让底价从第一轮的33099万元提高至55165万元,从而使增资扩股的每股价格(按购买38.78%股权的每股价格算)从第一轮转让时的7.5元增至12.5元。8月19日,天洋控股以38.22亿与沱牌舍得达成意向性协议。

如今天洋控股接手后的舍得酒业已经将公司迁到北京,并凭借舍得智慧等IP打造模式,享有业界影响力。除了环球佳酿的酒业布局和天洋控股对沱牌舍得的并购以外,2018年初,以前销售极草5x冬虫夏草含片的青海春天,作为幕后大老板的凉露,打着“吃辣喝的酒”的slogan,腾空出世,根据知情人向《华夏酒报》记者透露,2018年一年间,凉露广告费耗资超过10亿,目前销售情况尚未对外公布。

此外,2018年10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20亿战略投资,阿里巴巴持股约29%,成为1919第二大股东;2018年,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和朝阳家赫酒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国药酒业控股有限公司……随着行业复苏,近年来跨界收购的大事件不胜枚举。那么这些业外资本大鳄是否能如常所愿,获得自己的投资收益呢?

2、跨界收购背后的“成败逻辑”

自古“买涨不买跌”也是投资界大多数人的一个投资准则,业外资本收购大多处于“黄金时间”,目的主要是看中白酒企业在现金流、产品的渗透率、消费者知名度层面的优势;另外,从资本投资性质出发,出于投资溢价角度的考虑,缺乏相应的长线战略和白酒运营经验。

另据《华夏酒报》对上一轮业外资本并购的失败案例中发现,绝大部分并非为了跨界转型在白酒行业深耕,实则更多是因为短线投资,赚快钱,维维股份收购双沟已然验证,然则在后续收购贵州醇、枝江后却最终未能再达成所愿,上述情况当然也离不开国家”八项规定“的提出。同时,白酒这个行业相对传统,自身的特殊性比较强,因此在上一轮黄金十年的跨界并购中,很多跨界收购并没有考虑到白酒的周期性问题以及白酒特殊的经销体制。

大多数企业在实际接手后,原有企业高管套现离场,带走了很多销售资源;另一方面规范化经营导致企业决策效率降低,市场动作缓慢,业外资本,本身白酒不是核心业务,持续资源投入有限,而且存在着与原有团队、当地整上资源的磨合问题(酒企对于当地正商关系及其依赖),外部原因是13年以后整个中国酒企进入新的调整期,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掉队在所难免。

《华夏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上一轮相比,在本轮被收购的酒企案例中,做得不错的企业更多的是拥有很强的政府背景以及资源,能够通过大资本快速整合酒企的业务,同时也得益于这些企业本身结构简单,在收购过程中能够迅速组建稳定的销售团队顺利过渡,最核心的一点是收购后酒企依然充分放权,并且母集团通过大量的堆砌完成了酒企的快速增长。此外,《华夏酒报》记者注意到,本轮的跨界并购多数更加理性。无论是环球佳酿、还是1919、以及国药酒业,他们双方虽然跨界,但是比较注重与主业的关联性,因此更加符合企业在并购后的运营目标的一致性。

据公开数据显示,过去20年,有近3000多家行外企业跨界进入白酒行业。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的有5家,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投资1亿元以上约300多家。在这300多家上亿元投入的企业中,有A股上市企业近60家,中国500强企业30多家。

3、业内资本并购依旧提速

如果说跨界资本成为本轮白酒行业强复苏后,并购潮的掘金者,那么业内巨头也凭借自己强大的资本和资源优势,同样在白酒行业“攻城略地”。《华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本轮酒业复苏,除四川、湖北、江苏、贵州等几个名酒集中的大省外,其他省份的酒厂都非常分散,即便是名酒聚集的省,除去名酒所在区域,其他区域也有分散的酒厂。

河南8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而且不止一家,但却各自为政,没有一家龙头企业。根据当地媒体报道,2018年河南近百家白酒企业,销售额15亿元以上的一家都没有。这是河南白酒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行业并购持续升温。白酒行业的集中度近三年来显著提升,行业三强占据营业收入的20%,以及产品和消费的特殊性,导致白酒行业的整合更可能是“大鱼吃中鱼,小鱼自己饿死”。

2018下半年,一波白酒并购潮席卷市场,川酒集团控股宜宾叙府酒业;今世缘(603369.SH)收购山东景芝酒业34%-49%股份;泸州老窖继续收购川酒投12%股权。叙府酒业是宜宾第二大酒企,仅次于五粮液,年营业收入10亿元左右;川酒投是泸州老窖控股股东老窖集团旗下资产,算是陆续注入上市公司。相比之下,今世缘的行业并购更值得关注:景芝酒业是中国白酒50强,山东区域白酒领头羊,媒体报道称其营业收入近20亿元;作为立足江苏的区域性白酒企业,今世缘可以通过收购景芝酒业布局山东市场。

此外,之前的业内巨头抄底者,已经完成了很多并购:贵州茅台系列酒主要来自并购习酒的生产线;洋河股份迈入白酒三强,就是江苏省内白酒资源整合的结果;古井贡酒(000596.SZ)通过黄鹤楼酒业布局湖北市场成果初现;老白干酒(600559.SH)收购丰联酒业,拿下板城、文王贡、孔府家、武陵四个品牌……毫无疑问,即便上市名酒企业违背了巴菲特投资规律,进行了分红,仍然资金十分充裕,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巨额资金加持、行业被普遍看好,白酒的并购整合只会越来越频繁。

    关键词:白酒板块 转型  来源:华夏酒报  徐雅玲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