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类营销 >

川黔联合,酒业国际化再进一步

2015-07-02 09:39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6月16日,四川省经信委、贵州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成都共同签署《川贵两省白酒产业合作会议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加快企业间、政府间、企业与政府间的行动联合、资源整合,推进两省白酒产业全面合作,共同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白酒区域品牌

鉴于川黔两省白酒产业在中国整个酒类产业之中的重要地位,业界对此番两省跨地域合作分外关注。实际上,在省级政府的推动下,未来这一中国最为重要的酒业产区的融合无疑会加速,但是这种融合、合作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这种合作会促进两省酒业有怎样的进步?都成为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着眼白酒产区

川黔的此番合作,让业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长江中上游名酒带的构建或者依托已有的白酒金三角产区的升级打造,成为双方合作共同的落脚点。

“川黔两省的合作,可以说是起到两省经济二分之一发动机的作用。”四川省酿酒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俊升认为,酒类产业在两省的经济之中都占据重要位置,2014年四川省酒类产业的产值达到1800亿元,而邻省贵州,以茅台为代表的酒类企业,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盈利能力。

刘俊升认为,对省级政府而言,发挥固有产业优势自然是题中之义。在经济转型期,两省合作共同强化酒业发展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种合作的轨迹形成于多年之前——川黔两省同处于长江经济带,白酒产区较为接近。

2008年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白酒产业战略构想中,弘扬中国酒文化、打造中国的“波尔多”国际品牌、让中国白酒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即是重要内容。在这个设想之中,中国版的波尔多,即后来被称为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就涵盖了四川和黔北,即:泸(州)——宜(宾)——遵(义)地区,这几个地区同处于长江中上游,拥有集气候、水源、土壤“三位一体”的天然生态环境,为酿制纯正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环境。

2010年9月,四川省质监局成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工作组。2010年11月30日,“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工作组会议召开,当时参会单位由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四川省标准化院、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川酒“六朵金花”及丰谷酒业等多家名优白酒企业组成。

2011年,四川省已正式启动对“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工作。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钟杰表示:“中国白酒金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三角(川酒)地理标志的申报,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性品牌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提升川酒的国际品牌效应,推动四川省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力量,是川酒大产区集群化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并未含有贵州白酒,这成为一个遗憾。

2012年,四川省率先一步,就白酒金三角的设想展开动作。当年5月30日,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和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研究院在成都成立。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这次成立仪式上明确了“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中国白酒波尔多”的战略构想。

2014年10月10日,在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会期间,四川省长魏宏与贵州省长陈敏尔达成以白酒产业为切入点,展开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共识。

2015年6月16日,贵州省经信委主任李保芳、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在成都共同签署双方合作备忘录。

跨地域合作,政府先行?

虽然经过长达数年的酝酿与探讨,川黔合作终于落在协议之上。但有业界人士提出,政府的这种推导,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作用,川黔酒业能否深度融合,形成竞争合力,还有待于双方的对于合作方式的细化、有待于形成具象的合作模式。

有业界人士透露,双方目前还处于合作初期阶段。仅仅是达成了深度合作的意向,其后双方会共同成立一个机构,促进两省之间的切实沟通、合作细节的落实。“贵州酿酒协会、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之间已经有所交流。”据四川一位酒业权威人士透露,协会之间已经开始互相拜访,并在对方协会的引荐下,参访对方省份的酒类生产企业,探寻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据这位人士称,除了省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之外,酒类协会的合作也被纳入到川黔酒业合作的框架之内。而2015年9月将于贵州举办的酒博会,也将成为双方协会合作的一个机会点。据悉,两省政府部门还将签署后续合作框架,给予协会、企业之间更大的合作空间。

实际上,在本次两省经信委的合作备忘录之中,双方已经明确了一些合作原则。

双方明确,充分发挥好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作用,紧紧结合当前白酒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战略构想,力争在区域品牌建设、区域产业资源整合、名酒企业合作发展等方面首先取得成效。

积极搭建支持区域白酒产业发展的长效服务平台,统筹两省区域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金融、财税方面研究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名酒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并在区域品牌打造、国内外市场宣传、市场策划以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方面采取协同行动,互相支持。

双方商定,力争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上,对西部传统优势产业省份实施区域合作上给予支持。

“目前来看,两省的合作还没有太具体的措施,估计后续会推出。” 四川酿酒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俊升表示,两省的合作本身,就是对于构建一个大白酒产区美好愿望的努力。但他同时表示,实际上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川黔合作的意义。

“川黔可以合作,川陕也可以合作,陕晋之间也可以合作。”刘俊升表示,政府所能起到的是推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寻求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互补,从而形成合力,强化川黔酒业竞争力。政府目前还仅仅是搭台作用,今后更多的和合作内容是要依靠企业之间来达成。

国家酒检中心酒类感官鉴评委员会主任、国家酒检中心白酒鉴评组组长钟杰认为,川黔合作其实给中国白酒跨地域合作开了一个好头。其实这种跨省合作不应局限于川黔。例如苏豫皖的合作,形成了黄淮名酒带。而目前川黔的合作,在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中表现的很明显,其实仅仅两省还不够,还应该加入重庆、云南,形成三省一市的长江中上游名酒带。地域上的接近性、自然生态的接近性打破了行政地理的划分,使这种合作更能汇聚地缘优势。

铺路国际化

临近区域之间达成合作,形成统一的白酒产区产业,这让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各省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也让调整期中的酒业找到了发展机遇。

四川酿酒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俊升就认为,区域之间达成合作只是中国酒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最为重要的远景是,中国白酒是否能实现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若不能解决国际化的问题,中国白酒产业就是自娱自乐。”刘俊升认为,这种两省之间的合作应着眼长远,未来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促进酒业的国际化这个大命题,在实现国际化之前,先实现中国酒业内部的合纵连横。实际上,川酒之中,以五粮液为代表,已经开始跨区域发展,例如五粮液在河北的兼并动作。

其二是促进酒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降低成本,提升效能。

其三是促进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形成合力推动中国酒业实现长远发展。

钟杰也认为,实现国际化是中国白酒的终极命题。作为国际蒸馏白酒的一员,中国白酒产业目前还没有融入主流。目前这种省级区域之间的合作,可以强化中国白酒的竞争力。

“打造长江中上游名酒带、或者说打造白酒金三角产区,就是依托地缘,以江河流域为标志,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板块。”钟杰表示,中国传统白酒的香型、酒体高度依赖于生态系统,属于开放式生产,各种上料、发酵过程暴露于自然环境之中,所以同一自然生态对其有着近似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起草专家组组长、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申报专家组组长,钟杰认为,区域地理保护标志是源于地缘特征,这也是国际流行做法,与国际体系互认,有利于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化,因为过去这种地理保护仅限于厂家的标准,如今要打破厂家之间的界限。在政府的推动之下,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交流融合才是主流。实际上,川酒、黔酒多有渗透交流,虽然黔酒以酱香型最为知名,但是川酒也不乏酱香型的发展,譬如五粮液就具备了一年2万千升酱酒的生产能力。未来这种渗透与融合,将会呈现出更为深化的迹象。

科研成果、产区标准被钟杰视为这种共同打造名酒带、打造产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在钟杰看来,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整合交给市场,政府的推动力量要建立在在联合科研院所的基础上,强化科研能力,为企业、为市场服务。譬如致力于酿酒容器、酿酒科技的突破,将之应用于生产,以川黔酒业合作为契机,实现产业与国际蒸馏白酒行业的对接,为实现白酒产业的国际化扫清障碍。

    关键词:白酒企业 川黔 合作  来源:《华夏酒报》  杨孟涵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