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文化 > 酒生活 >

“吃酒”的确有据可循 但“吃酒席”却有不妥

2017-04-14 10:03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酒的起源,在各地流传着不同的传说。但故事的大致结构,都是粮食有了剩余之后,在储存过程中发生自然发酵,然后又被人们发现、效仿,故而有了这一传世饮料。晋人江统将其总结为“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数句,便将美酒发明之客观条件与夫自然发酵历程,阐述得清楚明白。

酒在产生之初,是一种高级食品和饮料,非一般人所能享用。如史书记载商纣王之荒淫无道,便有“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之说。若是人人都能享用这般美食,历史家和道德家也就很难用此点指责帝王了。

“以酒为池”一语,也透露出一些值得剖析的信息。我们很可以肯定,这里的“池”,绝非后世窖池之池,仅为一般意义上的池。可见其酒之多和量之富,既然一般人难以享用,很自然便能成为指责的目标。同时,池的功用,除了暂时存放酒水以供饮用外,恐还有在其旁放置酒糟,让酒液自然流入其中之义。《韩诗外传》卷四有云:“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可见其酒池与酒糟,是隔得不远的。

到了春秋时期,管仲领着诸侯讨伐楚国,其借口便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其“缩酒”一语,解释各异。或谓古人祭祀时,用菁茅滤去酒糟渣滓,谓之缩酒。或谓立束茅祭台前,沃酒其上,酒液缓缓渗下,若神饮之,故有缩酒之谓。无论如何,祭祀时之“酒”,亦是带酒糟的无疑。而在饮用方式上,则有“吃”“啜”等语,则表其饮用酒类,亦是带糟者。

后世酿酒技术进步,酒精度逐渐增高,则吃也好,啜也罢,都觉不甚合适,便有将酒糟滤去之举。如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通篇皆酒,其有如下记载:“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我们或注意到其为后世留下“葛巾漉酒”的“真率”之举,在我看来,却是因酒度增高后,不便再用原来带糟“吃”法,而要经过过滤这一程序。

到唐宋时期,制曲技术和酿制技艺的发展,酒类饮料的酒精度进一步升高。虽对蒸馏酒起源时代,至今仍难以弄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发酵酒类,其酒精度数已不低。草莽英雄气十足的梁山好汉,也没有李太白“一饮三百杯”的豪气,在面临店家“三碗不过岗”之劝时,也要掂量一番。在此情形下,如果还带糟一起食用,则其不便可知了。

等到蒸馏酒遍及城乡,则流传千百年的“饮酒”,方基本脱离了“吃”而完全进入“饮”的阶段。到了今日,很多地方仍在用“吃酒”指代饮酒。这并没有用错,反而是更传统更古老的表达。相类似的,还有诸如“张公吃酒李公醉”等语,也是明白表示酒是用来“吃”的。散文大家丰子恺,便有《吃酒》等文,十分脍炙人口。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诸如“吃茶”“吃烟”等固定表达。再过些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指称的改变,或难明了其所指。须知在茶文化史的早期阶段,我们还真是连茶叶一块儿吃的。记得曾看过一则材料,说毛主席喝茶,也总是将茶叶吃掉。没成想这一习惯,却是最为古老和传统的“吃茶”。而烟草亦如是,印第安人固然吃烟。烟草传入欧美,也是吃的。盖因进入二十世纪后,吃烟者会大量吐痰,尤其传播结核病菌,十分不利卫生。政府出面加以禁止,烟草业也顺势转而生产卷烟,才完全进入今之“吸烟”。但也不妨“吃烟”者和“吃烟”习俗的存在。

至今在乡下,若某某喝多了,老人时常会骂几句:“又吃那么多黄汤”。而某家置办酒席,去随礼吃饭谓“吃酒”或“吃酒席”。此有“酒席”,则是否有无酒的席存在,亦是一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前言,可知古代之酒,为绝对的奢侈品(越古则越显高贵奢侈)。西周立国,发布禁酒令;刘邦立国后,对饮酒也有限制。史载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罚金四两”,明明白白的禁令,处罚的力度,至今想来仍让我等好酒者不寒而栗。何谓“故”,则需要进一步解释,如皇家婚嫁生子寿筵,则有“赐脯”之举,可以饮酒;而民间遇乡饮酒礼、尊老重贤及红白喜事,才算有“故”。此等大事,既然难得,又可备酒,想久而久之,“酒席”之谓便得以流传至今而愈演愈烈。

然今人在“吃酒”“吃酒席”上,愈行愈远,想身处酒都者更有切身体会。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不是在“吃酒席”,就是在去“吃酒席”的路上。本来严肃的一件事,成为了人情世故的一大负担,远远背离本义了。

    关键词:酒生活 酒文化  来源:酒业通讯社  佚名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白酒为什么52度、53度居多?
  • 下一篇:你一定要知道的白酒九大误区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