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文化 > 酒生活 >

原浆酒是酒界的一大骗局?

2018-04-02 09:43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最近,有关“原浆酒”的议论有很多,并提出:“真正的原浆酒是不能喝的,原酒不经过勾调喝下去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为白酒有标准,酒体中的各种指标,只有合格了,对人体的伤害才最小。”那么,原浆酒到底是不是有毒有害?

有关原浆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人认为,原浆酒就是通过粮食、酒曲经过传统工艺、固态发酵、蒸馏,且不经过任何勾调(勾兑)工艺的原酒,也叫基酒。这个观念似乎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姑且先不讨论该定义;首先来认真梳理一番原浆历史......

老祖宗的酒,都是原浆

说起原浆酒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

民国时期,没有原浆概念,因为所有的酒,都是原浆。前店后坊的私人酒坊里,用的是各自的配方、传统的技艺,酿出的酒各有千秋,没有食用酒精勾兑、更谈不上什么香精香料。

原浆与“勾兑”——被大多数人误读的一段历史

原浆的产生,与“勾兑”概念的产生有关。然而,勾兑的发展史,至今被大多数人误读。

上世纪五十年代,泸州老窖酒厂首创“勾兑”概念,在香精香料尚未成熟发展的年代,当时的勾兑指的是用不同糟别的酒进行调制,以此达到酒口感的稳定。

据说最早的勾兑是在酒坛里进行的,选用两坛酒互相弥补各自的缺陷,如此一来,可以保证酒的品质稳定,毕竟酒是商品化产品,没有消费者希望自己喝到的酒,每批次的口感都不同吧?

所以,最初的勾兑,为的是酒口感的稳定,用的是原酒与原酒勾。

然而,建国初期,国内粮食供应十分紧张,白酒行业又是耗粮大户。按照当时的生产水平计算,生产一吨白酒大约需要耗粮3-4吨(酱香型酒耗粮更高)。

因此,1955年,地方工业部在山东烟台提出“烟台酿酒操作法”,用地瓜干为代用品生产酒和酒精。

1956年,轻工业部提出酿酒工业方面的课题是“酒精兑制白酒”。

然而,酒精想要改制白酒,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赋予它传统工艺白酒中特有的香气。

五十年代中国范围之内便已经产生了不少“三精一水”产品(酒精、香精、糖精)。三精一水白酒的香味类似喷漆用的“香蕉水”气味,老百姓对这个味道极为厌恶,因此一推向市场便备受冷落。

不过,随着“酒精兑制白酒”在技术上的不断推进,酒用香精香料也开始在技术上逐步发展,摆脱了人们之前“香蕉水”的阴影。客观评价,在当时中国经济尚且落后的情况下,“酒精兑制白酒”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粮食,让老百姓喝到价格低廉的酒。

到了九十年代,酒精勾兑技术早已成熟,全国大部分酒厂都采用酒精勾兑来作为低端产品推向市场。不过,当时网络信息尚不普及,老百姓对于自己饮用的酒是否酒精勾兑无从知晓。

然而,九十年代末的秦池酒勾兑事件,加上当时震惊全国的“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案,让老百姓从此对“勾兑”恨之入骨。

因为不信任勾兑,所以原浆风靡

勾兑,在五十年代指的是酒与酒之间的勾调。随着“酒精兑制白酒”技术和香精香料的普及,这个原本的中性词,如今成为了贬义词。

事实上,正如我们每日烹饪用的酱油、饮用的饮料,均会含有添加剂;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合理添加食用香精香料的勾兑酒,是安全的。大家大可不必闻之色变。

然而,倘若中国的白酒,能够清清楚楚标注:传统工艺酿造/新工艺酿造(即勾兑),那么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混乱不清的概念了。可现实情况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酒厂太多,他们宣称自己卖的是粮食酒,实际上瓶中装的却是食用酒精加香精香料的产品。

面对这样混乱的市场,老百姓既迷茫、又无助。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原浆酒概念便风靡一世。

关键词:酒生活 酒文化 原浆酒  来源:曾宇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