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研究 >

中外葡萄酒对决 “高手”如何过招?(2)

2017-08-07 10:4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尽管国产葡萄酒在以上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但理性分析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可以发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的规模与体量足够庞大,而各种需求也同样千差万别.面对一个同样存在大量自身产能的消费市场,想要仅仅通过外部输入占领消费者餐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高端酒数量稀缺。由于人工成本、进出口政策等形成的产能不足,高端进口葡萄酒无法充分满足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需求。以法国等旧世界国家为例,尽管拉菲等顶级产品已经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但正如几年前市场人士所言“中国市场不可能有那么多真拉菲!”,也就是说高端产品拉菲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种进口葡萄酒高端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尽管酒庄可以通过提价等方式保持高端酒的利润率增长,但在这一区间,其规划受到产能抑制是不争的事实。

市场灵敏度欠缺。除了个别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酒外商,高端进口葡萄酒不少仍采用通过国内进口商开展渠道销售的传统办法。由于远离中国市场,信息不畅,对市场变化的了解仍不够充分,造成反应迟缓等现状也不容忽视。2013年前后进口葡萄酒的库存量大增,占用大量资金,使建发、美夏等不少进口酒商叫苦不迭,甚至一些昔日大商也黯然离场;201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库存的下降,进口葡萄酒又开始周期性增长,包括国企在内的一些进口酒商家携资金与实力倾力打造进口酒行业“巨无霸”,希望快速占据上游优势,提升品质与实力,但在下游消费市场的动销上仍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高端酒库存也有增长之势。

国产高端酒,是否还有扳平的机会

与单纯的进口葡萄酒消费不同,国产葡萄酒高端产品,依托自身产能与规模优势,近年来在坚持不懈“走出去”的同时,也逐渐认清了与对手的差距,学会了走差异化路线。这种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企业“高举高打”布局初显现

以张裕、长城等为代表的国产葡萄酒巨头,突出精品酒庄产品“高举高打”培育国内高端消费市场。2012年以来,借助国内葡萄酒消费热潮的兴起,中粮长城、山东张裕等大型葡萄酒企业一方面在全球布局葡萄酒产区基地,扩大产能与产品品质,一方面在国内主要产区兴建特色酒庄,以酒庄酒的形式带动产品结构中的高端酒产品。如张裕爱斐堡、中粮长城桑干酒庄等,酿造产品均定位高端,近年来其高端酒逐渐为国内中产阶级所接受,并在国宴等重大活动中频频亮相,吸引了消费者追捧。

特色产品屡获奖确立高端化路线

宁夏、甘肃、新疆等西部产区利用产区独特的气候与风土优势,采取“迂回战术”培育特色产品,随着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地位的日益突出,在国际上屡屡获奖。葡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一直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国际上虽然普遍采用农药治理的办法,但也对食品安全带来风险,而我国西部产区的优势在于其特殊的气温条件使病虫害难以存活,这无疑是种植过程中的一大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技术与欧美的差距逐渐缩小,西部产区独特的葡萄酒日益受到国际评委的认可。西部获奖的葡萄酒产品以小型特色酒庄产品为主,这也为这些酒庄走上高端化产品路线创造了条件。

行业组织积极协调产业发展

国内葡萄酒消费兴起的同时,随着葡萄酒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葡萄酒行业组织的规模与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所起到的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内葡萄酒行业组织在维护葡萄酒市场平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2年9月份,中国酒业协会代表国产葡萄酒行业,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3年6月,我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即“双反”)立案审查程序,官方数据显示,这些商品在2012年的计值达到了10.4亿美元,直至2014年3月结束对这一调查的问询。与此同时,行业组织在制订国产葡萄酒产品与市场准入标准、原产地标识、有机葡萄种植推广等方面也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果。

产业政策调整呼声渐起

在产业政策方面,近年来,不少业界人士也竞相呼吁对国产葡萄酒产业降低消费税率,并参考欧美国家将葡萄酒归口农业管理,改变过去的生产型企业“待遇”,以平衡一些国家进口酒的零关税优惠政策,并在农业补贴上给予鼓励,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未来国产葡萄酒扩大产量与规模优势提供政策支撑。

有理由相信,随着国产葡萄酒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在在塔尖段(600~1000元以上)高端葡萄酒市场的竞争中,国产葡萄酒能够牢牢占有一席之地。未来进一步形成规模化优势,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进口葡萄酒 国产葡萄酒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李澎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