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茅台、五粮液3任掌门人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较量

2018-05-25 10:52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就像提及麦当劳就会想到肯德基,提到可口可乐就是想到百事一样,提到茅台往往就要提及五粮液。这两家企业白酒行业的双子星,经常会外界一起摆放到聚光灯下,两相比较。

近日,贵州茅台的股东、投资者大会吸引了各方的目光,新帅李保芳对该企业和整个行业“好日子刚刚开始”的底气更是引发行业关注;而此前上任刚刚一年的五粮液集团新帅李曙光也是表示出对行业向好发展的展望,提出实现千亿规模的目标。

不过,蓝鲸产经记者梳理发现,有意思的是,两家企业的几代掌门人几乎呈现出同时期PK的局面。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作为行业的两个龙头企业,同时是酱香和浓香两种香型的代表性企业。在同样的商业环境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也展现出了各自的舵手对于公司发展的不同思考和探索。

王国春 VS 季克良:领跑者之争

王国春、季克良、徐可强并称为中国白酒界的“三个火枪手”。

1985年王国春出任五粮液厂长,用22年的时间,一步步将五粮液从一个地方中等规模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的“白酒大王”。蓝鲸产经记者查询数据获悉,在王国春刚刚掌舵五粮液时,五粮液资产约为3000万元,账面流动资金也仅有8万元。到1998年,五粮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2005年前后,该公司体量已经达到茅台的2倍以上。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提到王国春,便不得不提及他掌舵期间的两个重要关键词,“产品提价”和“经销商买断”经销模式。通过把握两个节点性时间的提价,使五粮液一跃成为国内白酒的高端品牌代表,超越了当时的泸州老窖和汾酒,为其后的品牌扩张打下了基础。

此后王春国大力推行贴牌模式,通过经销商买断产品的方式迅速扩大产品序列,广泛布局中低端产品,形成庞大的品牌矩阵。据媒体报道,2000年至2003年,五粮液对外授权品牌多达上千个。这种模式在行业深冰期阻碍了五粮液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极为有效地刺激了五粮液的高速增长,使其坐稳国内白酒企业的头把交椅,成为当之无愧的“白酒大王”。

而居于茅台“三驾马车”之首的季克良,同样是企业的灵魂人物,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代酿酒大师。

1998年前后,受到经济和行业环境影响,茅台酒一度乏人问津,季克良在任期间,茅台组建了第一支营销团队,自此征战大江南北,其继任者袁仁国,也是这支营销团队的骨干。季克良一手推动了茅台走股份制道路,并在2001年将其成功推向了资本市场。有数据显示,2001年五粮液的营业收入为47.42亿元,甫上市的茅台年报营业收入仅为16.18亿元。这也意味着,彼时五粮液的营收是茅台的近三倍。

在业内看来,季克良对于茅台最大的贡献,是从技术层面补足了茅台的酿造工艺,用科学理论解读了茅台。他亲自制定了制曲操作规程、小型勾兑操作规程、包装操作规程,以及建立相应的检验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对茅台酒质量的把控和规范化生产,填补了酱香酒国内标准的空白。此外,他深入挖掘了茅台的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将其进行了品牌化的打造,一举奠定了茅台“国酒”的地位。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告诉蓝鲸产经记者,季克良和王国春做为茅台和五粮液的第一代掌门人,他们开创性地进行多元化尝试,如通过包装的差异化、贴牌、涨价等方式做出了白酒行业产品和营销模式的突破,是中国酒水市场化的第一批实践者,也是中国酒水营销的开拓者。

唐桥 VS 袁仁国:“守业”中的突围赛

2011年,原四川省宜宾市副市长出身的唐桥担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职务。与王国春相比,唐桥的任期显得较为短暂,2017年3月22日,他便卸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一职。虽然任期并不久,他却是五粮液历史上最具压力的一代掌权者。

蓝鲸产经记者查询数据发现,2007年,五粮液的营收为73.29亿元,茅台紧随其后为72.37亿元。2008年至2012年间,五粮液虽然在营收上强过茅台,但是净利润却逐渐被茅台反超。直至2013年,茅台终于实现弯道超车,营收和净利润全面赶超了五粮液。

五粮液从“酒王”地位滑落,茅台后来者居上。受其影响,五粮液核心产品普五开始了长期紧跟茅台拳头产品“飞天茅台”的价格策略。

2012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冰期,酒企全面承压,五粮液此前赖以发展的贴牌模式弊端显现,大量的低端品牌稀释了公司整体品牌价值,五粮液核心产品普五出现价格倒挂(渠道价格低于出厂价),渠道价格甚至一度滑落到每瓶500多元,全国多家专卖店关停,经销渠道怨声载道,公司营收净利润下挫,甚至面临被排位第三的洋河赶超的危险。对他来讲,执掌五粮液集团帅印,要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关键词:茅台 五粮液  来源:蓝鲸产经  朱欣悦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解读茅台面临的三个隐忧
  • 下一篇:没有了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