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演员黄渤在其微博官宣成为“赤水河酒”代言人。在此之前,赤水河代言人是国际足球明星梅西。
2023年8月,赤水河酒宣布梅西成为品牌代言人,这一举措被视为酱酒新秀试图通过顶级国际流量实现品牌超车的大胆尝试。
作为世界足坛的标志性人物,梅西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公众认知度,其商业价值也极为显著。赤水河酒选择梅西作为代言人,不仅能够依托足球的公众热情及梅西的超高人气,轻易收获上亿级的流量热度,还能借助梅西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为品牌切入高端市场、定位高端品质提供有力支撑。
当时,赤水河酒在央视等各大媒体投放了精美广告,甚至将宣传海报登录《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贵州和重庆窗口,获得8秒长曝光。可谓高举高打,攻势十足。
然而,“好景”仅持续了半年时间就被打破。2024年2月梅西香港表演赛未上场事件引发重大舆论,赤水河酒受到牵连被迫下架相关产品,清空社交媒体内容。这一事件暴露了国际明星代言的文化契合度风险,也为依赖明星效应获取流量红利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如今,赤水河酒选择黄渤代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在品牌策略上的理性回归,从追逐流量到注重品牌调性契合转型。黄渤的公众形象以其亲和力、实力派演技和高情商著称,更符合中国白酒一以贯之的“沉稳大气、形象正面”的代言人标准,也与赤水河酒希望传递的“高品质、高品位、高性价比”定位不谋而合。
品牌较量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随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白酒品牌之间的竞争早已超越单纯的产能和渠道之争,进入了品牌心智争夺战,其中通过代言人策略提升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是常见手段之一。
然而,在头部品牌已抢占顶级资源、众多品牌纷纷跟进的当下,简单的“明星站台”已难以形成有效差异化。代言人策略的成功,正日益取决于其与品牌战略的契合深度、内容共创的精细度以及贯穿用户全旅程的整合运营能力。
首先在代言人选择上,知名度不再是唯一标准或首要标准,品牌开始寻求与自身调性、目标客群高度契合的代言人,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沟通。例如,习酒代言人陈道明,以严于律己的品格和对作品的高度把握能力,成为当代君子形象的代表,与习酒“君品文化”完美契合;国台代言人唐国强,作为资深表演艺术家,其公众形象兼具权威性与国民认知度,能够直观传递国台高端品牌形象与匠心品质。
其次,签约仅是开始,真正的价值在于后续的内容挖掘与共创。这不仅需要代言人具备与品牌共同讲述打动人心、凸显品牌特色故事的能力,还要求代言人贯穿于用户从认知到购买的全链路,实现品牌曝光与销售转化的联动。
以国缘V9为例,选择演技实力派演员胡军作为代言人,并围绕代言人特质持续打造IP活动或传播内容,将明星粉丝的关注度转化为对品牌的具体记忆点,为品牌背书注入更具说服力的情感温度,比如今年5月国缘V9携手胡军举办“胡军的酒局——把酒话运河”的文化主题访谈,并聚焦品质溯源,邀请胡军与人民网“透明工厂”栏目一同深入今世缘酒业智慧工厂,揭秘国缘V9的酿造密码,以此构建起品质信任体系,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白酒创新标杆”认知。
由此可见,在白酒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代言人策略绝非一签了之的简单买卖。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品牌能否以代言人为支点,撬动整个品牌价值体系与消费者进行一场高效、深度且富有情感的对话。
而此次赤水河酒选择黄渤作为代言人的最终效果尚需市场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选择与品牌调性更为契合的本土代言人,这至少是一次符合逻辑与现实的战略调整。毕竟相比于梅西,黄渤在文化认同感和品牌传播上有着明显优势:
一方面,一直以来,黄渤从底层奋斗至影帝的个人经历,始终令大众尊敬和动容,这种在价值观层面的共鸣,能够帮助品牌构建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的叙事体系,避免国际球星代言可能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另一方面,黄渤娴熟驾驭多种表演风格的能力,使其能够自然融入不同的品牌传播场景,无论是庄重的品牌发布会,还是轻松的社会化媒体互动,都能保持品牌调性的一致性与协调性,这是国际球星较难实现的传播灵活性。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本土文化语境成长起来的艺人,其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取向更易于被理解和预测。品牌方能够建立更为有效的舆情监测和危机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代言人相关风险。
因此也可以说,赤水河酒选择黄渤意味着品牌更加注重持久稳定的形象建设,而非短期的流量爆发。这种选择符合行业调整期“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有助于品牌价值的持续积累。
唯有长期主义者能穿越周期
赤水河酒是由贵州中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赤酒业”)打造的中高端酱酒品牌,该商标始于1979年,是中国早期注册的白酒商标之一,至今已有45年的品牌历史。近些年,赤水河酒凭借对品质与产能的双重把控,实现了稳健发展,不仅成功打造了“神酱”“神秘”“神酿”“美好”等一系列多元化产品矩阵,还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体育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前不久,赤水河酒2025全国优秀经销商峰会在中国酒都贵州遵义隆重召开,坚定地向外界传递了其始终秉持的“长期主义”发展观。赤水河酒董事长高进华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酱酒是百年赛道,必须坚持“品牌是基础、渠道是关键、决胜在终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酿好每一瓶酒,遵循市场规律,用心经营一个百年品牌,稳健地走好每一步。这不仅是对自身发展路径的清晰规划,更是对所有合作伙伴的一份庄重承诺,体现了赤水河酒致力于打造穿越周期的酱酒品牌的战略定力。
赤水河酒董事长高进华的讲话,折射出整个酱酒行业正在经历的根本性转变:从产能驱动转向品牌驱动,从渠道推力转向消费拉力,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发展。这意味着,酒企不仅要具备卓越的生产能力和渠道布局能力,更要拥有锻造品质表达、创造文化意义以及重构消费场景的智慧。
当前,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早已超越单纯的口感与品质,转而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和体验价值。在这一背景下,贵州省明确提出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战略方向,引领酒企跳出传统产销逻辑,融入更广阔的生活语境。
众多酱酒企业已积极布局。例如,茅台推出“茅友嘉年华”“茅台韶华文化活动”等IP化、场景化的品牌活动,将饮酒文化与日常生活、社交场景紧密连接;习酒则通过“白酒+美食”的跨界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升级打造沉浸式习酒体验馆,强化品饮场景的体验感和记忆度;国台酒业则借助“体育+艺术+白酒”的多元融合方式,打破圈层壁垒,触达更广泛的消费人群,逐步实现品牌出圈。
这些案例表明,众多酱酒品牌正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逐步转变为生活方式的提案者、文化价值的讲述者和消费场景的构建者。而真正具备战略远见的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不断调整姿态、积累品牌资产、筑牢护城河。
酱酒下半场刚刚开始,真正的竞争才拉开序幕。那些坚守长期主义、主动迭代策略、耐心构建意义的酒企,或许不是跑得最快的,但往往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