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李清:国产啤酒产销下滑,5元一瓶洋啤酒惹的祸?

2015-10-20 09:17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据10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啤酒行业共产啤酒3479.23万千升,同比下降6.12%。从三大啤酒巨头(燕京、雪花、青岛)的半年报来看,啤酒行业整体下滑态势在二季度有所扩大。截至2015年6月,国产啤酒产量已连续13个月下跌,为近20年首次出现持续负增长。

按照报道中的说法,国产啤酒产量下跌,是因为受到洋啤酒的冲击。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进口啤酒36.31万千升,同比增加65.7%。记者在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发现,不少洋食品店、保税店的酒类专柜都摞起了整箱的啤酒,并打着各种促销信息。一位店长告诉记者,德国力堡黑啤、白啤折算下来才5.5元一瓶。有食品行业研究员表示,经营洋啤酒的商家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中国对进口啤酒实行零关税政策,洋啤酒的价格越来越大众化。

我注意到,各家门户网站在转载这则新闻时,都突出了“5元就能买瓶洋啤酒”的信息,似乎洋啤酒已经变得超级便宜,买洋啤酒比买国产啤酒更划算,所以让国产啤酒行业形势严峻。然而,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啤酒确实是外来的酒种,洋啤酒在“正宗”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众所周知,以麦芽为主要原料酿制的啤酒,以德国、捷克、丹麦等中、北欧国家生产的最为有名。中国虽然早在商朝时期,就有类似的用谷芽酿制的低酒精饮料——醴,但那跟现代的啤酒并不完全一样,而且也没成为中国的主流酒类。现在,很多真正懂啤酒的人,都喜欢喝德国等国的啤酒。而随着中外经济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洋啤酒进入中国。

但是,说洋啤酒对国产啤酒构成冲击,还为时过早。一方面,洋啤酒与国人的味觉习惯不完全一致,大多数洋啤酒与中国啤酒相比,度数较高,国内消费者还是更适应低浓度、更清谈的国产啤酒,不少人喝洋啤酒只是为了好奇、“开洋荤”。另一方面,国产啤酒已经形成几大知名品牌,一些地方还有本地的知名啤酒,消费者已经有较高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而对洋啤酒除了少数几个品牌,总体上还不太熟悉。也正因为这些原因,虽然今年中国进口啤酒同比大幅增加,进口啤酒不过才占国产啤酒的1%多一些。再加上五六元一瓶的洋啤酒只是极少数,洋啤酒普遍比国产啤酒要贵,短期内不可能全面占领国内市场,取代国产啤酒地位。

可洋啤酒并未造成多大的冲击,为何国产啤酒今年“不行了”呢,前八个月产量就比去年降了两百万千升(进口啤酒不过30多万千升)呢?应该说,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白酒行业历经两三年调整,目前已进入缓慢复苏期。再比如,85后、90后青年一代的饮酒习惯,与年龄大些的消费者有所不同,他们的饮酒量减少,但对酒的要求更高,更讲究酒的口感和品质。但更重要的,应是国内啤酒企业的“不思进取”。一方面,酒企对进行低层次的恶性竞争乐此不疲。另一方面,不重视产品的品质。啤酒虽然大部分是低端市场,但啤酒企业不要以为低端啤酒就可不讲品质。不积极顺应消费者需求,及时进行产品升级,甚至搞偷工减料,让口感降低,消费者岂能买账?

就算洋啤酒真对国产啤酒造成冲击,也不是靠“5元”的价格优势。其实,年轻一代的消费能力增强了,对低端啤酒的价格并不那么敏感。一些洋啤酒受到国内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主要是它们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并且个性化明显。如果我们的国产啤酒一直是那个鸟味道、烂包装、低层次宣传,给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体验很糟糕,最终只能被自己打败,被自己玩死。

    关键词:国产啤酒 产销量  来源:佳酿网  李清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