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国宴用酒中的普世价值与区域化悖论

2017-06-29 10:22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近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毫无疑问是最大热词。与以往历次国事活动中一样。在媒体的推动下,今年的“晒菜单”同样成为酒行业必不可少的热议话题。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到国宴菜系的选择过程,通篇读来让笔者的思路豁然开朗。在文章中提到了“融合菜”一词,所谓“融合菜”就是融合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川、鲁、粤等地方菜的共性,但又不突出某一特色,再结合此前媒体上多次介绍的国宴选用淮阳菜的报道,笔者发现,外交礼宾场合的菜肴并不在于味道的特色、用料的稀有,而是把解决“众口难调”放在首位,同时体现出精湛的制作工艺。一些特性鲜明的美食,反而无法登上国宴的舞台。究其原因,对外交往中放在第一位体现的应该是平衡。

以近几次大型活动菜单中酒水的选择上可以看出端倪。以中国风土的多样性,找几款好酒并非难事。熟悉酒业的朋友都能随口说出几个地方上的好酒。这些好酒大多代表了鲜明的地域文化与工艺特色,携带浓郁的基因,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国人来说,都是难得的上品。

然而正如前述所说,鲜明的特色在代表国家的国宴上并非总是优势。让中国通们感觉挺好;让更多的初次接触中国饮食文化的宾客感觉“顺口”,能够欣然接受才是“王道”。“调众口”才更能考验功力。菜如此,酒亦然!

近年来国宴上葡萄酒唱主角充分体现了调众口的宗旨,而选用各方面指标平衡,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知名国产品牌恰到好处。在这一点上长城、张裕等品牌无疑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悠久的酿造历史,产品结构丰富,可以满足方方面面的严苛要求,是它们脱颖而出的优势。而反观一些特色突出的国产酒却很难在这种特殊的场合入围,正是因为缺少指标的平衡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实力的象征。

再说中国白酒,虽然近年来不再占据国宴的主导地位,但正如每一个到法国的国人都希望品尝到正宗的葡萄酒一样,到中国来的领袖们也都希望能有机会品尝到中国特有的白酒。而白酒同样面临着“平衡”的难题——既要有中国的特色,又要让宾客们能够接受,洋河梦之蓝的多次“出镜”也许很能说明问题,在调众口上,苏酒的绵柔型似乎更加富有平衡感与亲和力,适于初次体验与接受。

也许有人会说,如此“中庸”岂不是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不可否认,从更高的视角来看,无论你如何迎合口味,仍然是体现中国整体特点的。因此,在“中国风”刮遍全球的今天,茅台们应该能够自信依靠强大的品牌力占有一席之地;也会有更多追求平衡的洋河类产品成为市场的一极。

全球化时代到来,国宴毕竟是一个特殊的酒水应用场景,并不具备过多的代表性,也不应该简单的成为消费的风向标。抛开这一场景,未来厂家到底是应该丢掉特色追求平衡呢,还是应该为了突出特色而放弃平衡呢?恐怕很难得出统一的答案。

最好的办法也许是:正如车的两轮,各自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占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共同推动中国酒在国际的影响力,最终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化 洋河 酒文化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李澎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