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买不到茅台酒原因何在?

2017-05-24 08:12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茅台酒是用来喝的。

这个理,喝白酒的人知道,不喝白酒的人大多也知道。

最近有人提出茅台酒具有类金融属性,又有人说收藏茅台酒可以保值增值,还有人说茅台酒现在买不到、价格还要涨,喝白酒与不喝白酒的人都开始在心里嘀咕了:茅台酒也可以像股票一样炒一把?

今年以来,茅台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者,53度飞天茅台酒零售价持续上涨,厂家强制要求经销商限价1300元以内,于是,零售端茅台酒出现断货,经销商囤货有70亿之类的说法也在坊间流传;二者,贵州茅台股价一路高歌,5月23日收盘报收454.20元,超过5700亿元的市值已是全球烈酒第一股;其三,贵州茅台2016年每股收益13.31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7.87元,茅台高层在5月22日股东年会上重申严格控价,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茅台酒利润之高,无人可敌。记得当年贵州茅台上市之际,与一家同期上市的水泥公司董秘谈起企业盈利能力,董秘戏称“我们怎能与茅台比,人家是卖水的”。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茅台酒价高,在于酿酒工艺,在于文化和历史传承,在于品牌溢价,对此,市场和社会公众都是认可的。

贵州茅台在董事会2016年度工作报告中称,2016年,公司完成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产量5.99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3.93万吨(同比增长22.17%),系列酒基酒产量2.06万吨(同比增长10.78%);完成白酒销量3.69万吨(同比增长34.26%);实现营业收入388.62亿元(同比增长18.99%);实现营业利润242.66亿元(同比增长9.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7.18亿元(同比增长7.84%)。

388.62亿元的营收给上市公司股东创造了167.18亿元净利润,茅台的酒价、股价双双傲视群酒,让人心服口服。

但控价怎么控,断货怎么破,经销商的囤货怎么赶出来,依然是茅台酒消费者和茅台股票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市场需求旺盛,可用基酒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是茅台高层对市场的基本判断。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3月初在河南进行市场调研后透露,按年初计划,全年茅台酒投放计划为2.68万吨。目前,已销售茅台酒6500余吨,占全年计划的30%以上。到6月30日,可勾调投放市场的53度茅台酒大概在6500吨左右,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20%-25%。今年下半年,可投放市场的53度茅台酒总量约为1.28万吨。除去节假日,每天可生产投放市场的量约为80吨,也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左右。

李保芳所提到的市场需求,上半年在2.6万吨至3.25万吨之间,下半年为2.56万吨。

对这个市场需求预测,我们还没有找到明确的出处。但通过行业数据分析,我们判断李保芳所提到的这个市场需求,应该是指市场对高端白酒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对53度飞天茅台酒的需求。

李保芳引用了咨询机构的分析,我国中产与富裕人群总数将从2015年的5300万户上升至2020年的9800万户,接近翻倍,这部分高净值人群增加带来的白酒消费升级,将使中高端白酒在未来5年保持13%-15%的增长。与此同时,到2020年,家庭月收入在5200-8300元之间的新兴中产阶层和8300-12500元之间的中产阶层人口增速约2.9%。作为中档酒的主要消费群体,这一人群数量的增加,将使中档白酒市场保持3%左右的增长。李保芳据此判断,茅台酒也好、系列酒也好,稳中向好的预期和势头不会改变,未来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

供不应求的判断会成为茅台酒涨价的内在逻辑。问题是,市场对53度飞天茅台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其中消费需求有多大?收藏需求又有多大?

我们注意到,在贵州茅台董事会工作报告中,谈到2016年市场建设和转型实现“双突破”时有这样一段话:不断精耕市场、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精进体验、精准营销,主动兼顾平衡厂家、经销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各方利益,促使商务消费释放潜力、大众消费不断给力、个人消费充满活力、价格理性回升。加快向商务消费、大众消费、家庭消费、休闲消费、酒店消费、社区消费和出口消费转型,销售向中产阶层、小康人群定位,市场建设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可持续。茅台酒继续雄踞全球蒸馏酒单品销售额榜首,出口创汇占全国白酒行业的72%。

这段话其实传递出许多重要信息,比如,公司希望促使价格理性回升,茅台酒的用户定位已经转向中产阶层、小康人群。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贵州茅台提出要主动兼顾平衡厂家、经销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各方利益。

显然,在茅台酒这块数百亿元的大蛋糕中,贵州茅台拿走了367亿元(不包括系列酒的21亿收入),按每瓶出厂价819元、零售价限价1300元计算,茅台给流通环节留下了超过200亿元的利益。

最近以来,茅台高层对外一致展示其强硬的控价决心,各种表态和举措频频见诸媒体,比如:

——“推高价格的是少数人,(我们)不能被杂音左右,(也)不会动摇管住价格的决心。”

——“极少数经销商推波助澜、阳奉阴违”,“谁制造市场乱象就砸谁的饭碗。”

——一定要守好“批发价不超过1200元、终端零售价不超过1300元”的两条红线。

尽管如此,我们的记者调查发现,零售端断货问题依旧,经销商囤货的还在囤货,他们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茅台给流通环节留下的200多亿元蛋糕。

把酒价炒上去,把股价炒上去,成为一种不错的套利选择。

所以,当看到有人提出茅台酒具有类金融属性的时候,我想到了郁金香泡沫。

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介绍郁金香泡沫的——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到17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

可以想象,郁金香在当时荷兰人民心目的地位,与茅台酒在国人心里的地位应该相当。当年在荷兰,一株郁金香可以炒成天价,今天在中国,一瓶茅台酒同样也可能炒成天价。一件普通的商品被赋予金融属性后,金融泡沫从产生到破灭的过程和原理都是一样的。难怪在百度百科的郁金香泡沫词条后面,还跟着2011年的茅台案例。

贵州茅台要照顾好茅台生态中的方方面面,这个可以理解,但现在看来很难满足大家的胃口,首当其冲的是消费者利益受损。

在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今天,贵州茅台加大直销尤其是电商直销的占比,无疑是解决断货、囤货、控价等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厂家优先保证电商直销平台的货源,把零售价与出厂价差额这块蛋糕直接留在上市公司,并确保终端消费者能够随时从直销平台用1300元的价格直接买到货。如此,贵州茅台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消费者需求数据,才能把囤积在流通环节的囤货从经销商手中赶出来。

贵州茅台22日股东年会审议通过了两个议案,分别是《关于子公司向关联方增加产品销售额的议案》和《关于子公司向关联方销售产品的议案》。根据议案,茅台营销公司、茅台酱香酒公司向茅台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增加产品销售额,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在原来不超过9.53亿元人民币(含税)的基础上,预计增加销售额不超过22.13亿元(含税);2017年7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预计交易额不超过12.78 亿元(含税)。

茅台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上市公司拿到的近35亿元贵州茅台酒及系列酒会去向何方,公告并没有披露。如果这样的货源能够通过电商直销平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那么茅台高层所操心的控价、断货、囤货等问题,自然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高端酒 茅台  来源:第一财经  蔡云伟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