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中国葡萄酒经济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8-05-17 08:59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国内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国外进口葡萄酒不断增加等重要因素影响,中国葡萄酒行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产业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如何进行变革调整,推进中国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使中国葡萄酒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更多效益,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各界人士不断探寻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中国葡萄酒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葡萄酒产业当前面临困境的深层次诱因,实际上是我国葡萄酒产业在这些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从原料种植、生产流通和产业管理等全产业链均出现了认知偏差,偏离了核心主流价值观,这些问题在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不断发酵,对产业造成了巨大伤害。本文从产业定位、原料基地、产品结构、市场推广、文化建设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产业定位不清,行业发展空间受限。

这里说的产业定位,是对葡萄酒产业的综合优势、独特风格、运行特点和发展潜力的认知。很多产区政府部门也知道,葡萄酒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复合型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富民产业,是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是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文化品位的健康产业。可实际上,政府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真真正正把葡萄酒产业看作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并没有切实体现出对农民的重视、对社会的贡献、对人文的积淀,自然也没有得到政府实实在在的支持。与国外葡萄酒作为农产品并享受相应农业补贴相比,我国葡萄酒产品为工业品,政府支持少、税负高、限制多。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认知葡萄酒产业,重新科学定位葡萄酒产业,切切实实把葡萄酒产业作为涉农的战略产业来对待,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支持。

1.2 原料基地重视不够,产业发展根基不稳。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先天在原料,后天在工艺”“原料基地是企业第一车间”,这三句话强调的是原料的重要性。企业在传播的时候也往往把这几句话作为开篇语,以体现对原料基地的重视。可实际上,很多葡萄酒企业并没有真正将原料基地建设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的核心工程来对待,没有在市场经营收益与基地建设投入之间建立起循环发展机制,更不用说将农民作为企业工人来对待。我国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的30多年来,各个产区至今没有建立自己的特色酿酒葡萄品种园圃,造成的结果是优质原料少、品种适宜适应差,加上进口瓶装葡萄酒或进口原酒质高价廉,在“内忧外患”之下,中国葡萄酒原料受到严重威胁,2014年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拔葡萄的现象,一些小企业已经采取不种葡萄而靠进口葡萄原酒灌装生产。长此以往,中国葡萄酒产业必将丧失原料的主动权,甚至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1.3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个性风格缺失。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风土自然条件南北东西差异较大,消费群体需求各异,这原本是我国葡萄酒实现多样化、个性化最有利的条件。而我国企业在种植上缺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没有种植能够表现出区域个性和特点的葡萄品种,在产品风格上也是口感、风味、特点同质化严重。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葡萄酒企业几乎都把产品定位在高端,在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上投入较多,忽视了面广、量大的大众化中低端产品市场。世界上主要葡萄酒生产、消费国家,都是“金字塔”型产品结构,最大的市场产品都以家庭消费的餐酒为主。我国葡萄酒产品定位高端,在政策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不符合产区的自然条件和消费市场规律的行为,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1.4 消费导向缺乏正确认知,性价比严重失衡。

性价比是葡萄酒竞争的“利器”。在国内葡萄酒文化和消费意识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许多消费者认为广告做得好、价格高、包装精美的就是好葡萄酒,是高品质的葡萄酒。这种潜意识影响着急功近利的葡萄酒企业们注重宣传投入,对葡萄酒进行过度包装、过度广告、过度营销,人为增加了葡萄酒的生产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全部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这种自然给脆弱的中国葡萄酒产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一些国产葡萄酒不买账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了。因为在进口酒的冲击下,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认知渠道,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这也是中国葡萄酒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1.5 文化体系缺乏本土认知,产业发展内涵不足。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目前我们消费者所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外来葡萄酒文化,这种依附于具有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葡萄酒文化,使大多数葡萄酒业内外人士的价值认知是“葡萄酒是舶来品”,而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国葡萄酒历史有几千年,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深入挖掘、整理与研究,更没有形成像西方葡萄酒文化那样的系统体系。当前的葡萄酒市场推广中,我们基本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亦步亦趋地按照西方葡萄酒文化模式进行推广。因此,中国亟须建立本土的葡萄酒文化体系,文化教育普及之路任重道远。

1.6 产业管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与新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相比,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等方面还不够健全,葡萄酒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前几年一些产区因个别企业造假行为被曝光至今还一蹶不振。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企业间经常互相诋毁、竞争无序频频发生。葡萄酒产业从生产到流通暴露出了许多的隐患,这也在一定意义上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消费信心。

2. 中国葡萄酒产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葡萄酒属于健康、营养饮品,葡萄酒产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这是业内外人士的共识。中国葡萄酒产业现在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有投资商和葡萄酒企业对产业发展前景产生了迷茫。其实,这大可不必,中国葡萄酒产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产业经历快速发展后进入战略调整的必然阶段。经过战略调整,让泡沫破灭,产业回归理性,然后才能迈向稳健成熟的发展轨道。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规范的经济秩序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根基和自信。

2.1 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葡萄酒文化深厚、博大精深。河南舞阳的考古发现,将葡萄酒历史推至大约距今9000年前;《诗经》中有很多葡萄与葡萄酒方面的诗词歌赋;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欧亚种葡萄和酿造工艺;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了“葡萄”的健康功效……特别是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近代葡萄酒工业发展文明史。赤霞珠、蛇龙珠、长相思、琼瑶浆等酿酒葡萄品种,被赋予了华夏文化属性。葡萄酒一直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入了“仁、义、礼、智、信”的中华葡萄酒文化,人们体验到的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葡萄酒醇厚芳香的魅力,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与思想情感。

关键词:国产葡萄酒 转型  来源:凤凰网酒业  刘世松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川酒军团大剖析:王牌锋芒不减 虎狼之师突进
  • 下一篇:没有了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