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真正遇到“天花板”的不是啤酒市场

2015-05-07 13:4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啤酒行业2014年全年产量数据及经济指标,数据显示,2014年1月~12月,我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从2014年7月开始,啤酒行业连续6个月产量出现同比下滑。这引起业界广泛讨论,认为在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之后,中国啤酒市场已趋于饱和。

几家啤酒巨头企业的业绩报告似乎也在印证这种观点,这样的集体表现难免令人对啤酒市场增长潜力产生质疑。

事实上,2014年啤酒行业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观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酒类消费市场活力不足,销售旺季雨水过多,“天时”不利,以及白酒整体转型大众化、日常化消费,预调酒等时尚类新品增长等等,都挤压了啤酒的市场份额。

但一组数据还是使“市场饱和论”成为普遍观点:目前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4.2升/年,已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3升/年,啤酒行业的增长似乎已经遇到了天花板。

中国啤酒市场的增长显而易见,无论消费总量还是人均消费量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就此认定啤酒市场已经饱和,而战略性放弃对新增市场的开发,也有可能错失机遇,对行业造成巨大损失。对啤酒行业未来走势的判断,应该立足于全面深入的市场研究。

以贵州为例,雪花啤酒在这里占据了较大份额,处于市场主导地位,且仍保持着可观的增长比例。某些县级市场在2007年只有3000吨左右的啤酒消费总量,如今已经扩大到13000吨左右,在这个增长过程中,也成就了雪花的“万吨级”经销商,其年销售雪花啤酒总量超过一万吨。

这种增长的原因不能简单解读为前几年的市场共性发展,还与创新的市场营销方式有很大关系。

不同于传统啤酒竞争的大刀阔斧,雪花在贵州市场采取了长远布局规划与精细市场管理相结合,品牌拉动与文化渗透相结合,传统营销与体验营销相结合的全新运营方式。从引导消费者对啤酒产品、啤酒文化的认知做起,在产品铺到村镇一级市场的同时,相应的终端管理、推广活动也跟进到位,从细节上领先竞品,最终决定了整个战略格局的巨大优势。而精细化运作仍在驱动着雪花贵州市场的持续发展,有望在近两年内培育出更多的“万吨级”经销商,市场消费总量也有进一步增长。

真正遇到天花板的或许不是啤酒市场,而是传统粗放型的竞争模式走到了尽头。中国啤酒市场还很不平衡,仍有广大地区是啤酒的待开发领域,啤酒的目标消费群体、目标消费场合还在不断扩大,从消费文化、消费习惯来看同样如此,人们对时尚、休闲类消费的需求增长,决定着啤酒市场仍增长潜力。

至于中国的啤酒人均消费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实则与不同的啤酒饮用方式有关。中西方啤酒消费方式有根本性差异,中国吃饭喝啤酒占95%以上、而西方不吃饭喝啤酒占95%以上,消费量不具任何可比性。

我们期待啤酒行业尽快走出传统粗放型的竞争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精细、现代、适应新常态的方式方法,去挑战“市场饱和”这个命题。

    关键词:啤酒行业  来源:华夏酒报  石磊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葡萄酒是否越来越便宜了
  • 下一篇:啤酒行业追逐利润的时代已经到来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