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百度被查 酒类商家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016-05-05 10:49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五一节”还没过完,微信朋友圈就被“魏则西事件”的媒体舆论刷屏,事件其实并不复杂,也没有跳出几个月前百度贴吧的范畴,只是“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了些。令笔者奇怪的倒是,明明已经平息的事端,为什么再次引发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答案恐怕只有一个:百度平台的竞价排名模式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毒瘤,由于百度“平台化”连带到线下的商家与消费者终端,从而形成链式反应,只要一天没有割除,就随时有发作的危险。

此番百度的危机,对于从搜索引擎一路走来的百度来说,可谓平台化的重大教训。其平台化发展与价值观的得失,值得酒类行业企业,特别是立志打造酒业平台的酒商们吸取。

互联网可能是中国最早引入“平台”概念的行业企业之一,也是最能灵活运用这一概念的群体。从搜索引擎到聊天室、论坛,到即时通讯,再到社群,微博,微信,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社会角色“信息工具”眼变成了如今的准媒体和电商,却仍对“平台”概念恋恋不舍,百度尤甚,究其原因无外乎平台当初“跳出三界外”的优势。20多年来,从当初的信息提供商到如今的电商、媒体,常态下,平台聚合各类资源,满足了消费者各种稀奇古怪的需求,而平台企业自身“坐享其成”;一旦平台上的企业“出事”,自可祭出“平台”搭建商这一屡试不爽的宝剑,一脸无辜的给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诉说被黑的“委屈”——平台上的“小兄弟”不守规矩,与我无关!而像百度这样的技术型企业则把平台的日常管理更多的寄托在服务器与算法上,天真的认为技术可以解决大多数管理的问题。

有互联网行业评论者表示:百度被查,意味着“平台企业”的免责权丧失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正面临滴滴的处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那些“金融(产品)超市型”的金融平台,一旦推荐的金融产品出现“老板跑路”,平台方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一旦实名认证的用户出现造谣、诈骗等情形,平台方也难以完全脱责。百度被查,给所有平台创业者敲响警钟。

回到酒行业。酒业平台商,也是最近行业热议的话题,从三月底的糖酒会上看,“平台化”也将是未来不少大商的优先选择。无论1919、酒仙网、金东资本、网酒网……都把打造平台化、联盟化、生态圈作为核心竞争力,而这也必然需要面对平台上不同商家的经营行为的各种监管责任问题。

诚然,酒类平台模式相对于自营模式,启动资金小、可延展性强。平台商,相对直接销售利润虽薄,但获益面宽,还可以衍生出大数据、金融等新盈利模式,对于目前拥有丰富渠道的酒商来说也更利于餐饮、物流等各种模块化功能的拓展和O2O的落地,特别是对于短时间内铺设规模节点,甚至赢得战略投资青睐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但经营平台,切不可抱有百度那样过时的“免责”投机取巧之心,否则也将面临失控的风险。面对快速增长的功能模块与区域布局的“诱惑”,平台在酒商与平台商之间的关系远非以往的分级销售模式,这也就使平台商在对合伙伙伴的商业行为管理上往往“厉害不起来”,甚至有刻意讨好,掩饰的冲动。一些商家对平台合作伙伴的过往劣迹百般辩解,拉入竞争对的各种阴谋论时有听闻。像百度一样,这些“护犊子”行为可能可以暂时的让舆论或媒体得以平息,但从长远来看,利益受损的线下消费者与厂家可能对平台的监管产生强烈的抵触与负面印象,而这些因素一旦积累,将会对平台的生存与发展造成致使的打击。

百度被查,提醒酒类平台商必须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与“眼睛向下”的经营理念,除了担当交易撮合、信用担保等各类基础服务,成为商家眼中的保障交易正常运转的“守夜人”,更要严格制订好生态圈的规则与管理与退出机制,在搭建各种功能平台的同时,理顺线下的监督与管理,切实负起服务商与商家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酒类商家 百度  来源:酒通社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