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黄酒为什么做不大?如何改善?

2015-04-20 15:4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黄酒为什么做不大?上海仲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仲阳说这是一个老话题。动辄千元以上的名白酒,在深度调整期“深受其害”已是人人皆知的秘密。但本为平民身的黄酒,为何没沾到白酒繁荣期的光,如“温吞水”般四平八稳,而当高价白酒跌落神坛时,却似乎首当其冲遭了殃?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但黄酒似乎总是一板一眼,秉持着中国人所特有的保守和传统。就以会稽山为例,在三令五申“限制”高档酒的“号令”下,它却在招股书中仍“不识时务”地将募集资金投向生产中高档黄酒,此后不仅仅在高端市场步履维艰,同时也丢失了一大批中低端市场。

再譬如,“上海老酒”的牌子最早是石库门做起来的。但由于一系列原因,“上海老酒”变成了公用名词,人人可用。突然有一天,会稽山针对上海市场专门开发的一款黄酒新品——“尚•海派”,也沾上了上海的“香”气。这是海派黄酒兴盛后,很多品牌开始模仿的案例之一,但遗憾的是“尚•海派”在热闹了两三年后,无甚起色,最终“鸣金收兵、刀枪入库”。所以有人总结,“尚•海派”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于海派黄酒牌子地域性太强,也就局限了品牌走出去的机会。

事实也确实如此,十多年下来,海派黄酒在沪外市场一直萎靡不振。但是如果是因为地域性的问题而说海派黄酒走不出去未免太牵强。除了海派黄酒,哪个黄酒牌子没有地域性?古越龙山、会稽山、沙洲优黄、丹阳封缸酒、福建老酒、即墨老酒……哪个没有地域性?即使是白酒如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洋河、双沟、沱牌、郎酒等,也都或隐或显有地名的影子。所以单从地域性来给黄酒定义了这样一个走不出去的刻板印象就显得太为牵强。

其实,很多事实和案例证明了,黄酒并非没有创意,而是缺少一些持之以恒的韧劲。如石库门在上海可以做到和酒新银标上市、打造宝山区餐饮样板街,在外设新银标灯箱、窗贴、门贴,在里面摆放产品箱堆、提示板……那为什么它在外地做不到呢?若上海市外像市内这样用力完全可以再造一个金枫。

在陆仲阳看来,黄酒的诟病最终还是源于企业本身,源于执行者本身。如果能像白酒一样,常年驻扎外省,做好基本的消费者培育和沟通工作,相信那再也不会是黄酒的地域问题和口感问题。所以,黄酒不愿意改变,那么到头来受伤的便只有自己。这种改变不仅仅是酒水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操作方法和与消费者的持续沟通。这或许是黄酒失败更为深刻的原因。

    关键词:黄酒  来源:糖酒快讯  龙晓敏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五粮液年报中被忽略的细节
  • 下一篇:酒类企业发展的正途到底在哪儿?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