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筑底:国产葡萄酒规模效益造就坚固中国“塔基”(2)

2017-07-28 09:32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进口葡萄酒“餐酒”并不少见

曾经被视为“高大上”的进口葡萄酒,如今早已卸下高高在上的装扮,成为低端市场的竞争者,虽然相对分散,而这种趋势俨然正在继续。

数据显示,瓶装进口葡萄酒在今年第一季度进口量较去年同比微增5.7%,进口金额则下滑3.4%。尽管进口葡萄酒仍在增量,但其增长率已经远不及从前。

在国外,葡萄酒被称为“餐酒”,目前,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上出现的现象让人困惑不解,进口葡萄酒在包装、形象上色彩绚丽,别具一格,一方面是来自新旧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上千个品牌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一方面是,能够让中国人脱口而出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名称却少之又少。

不少普通消费者在喝进口葡萄酒时,普遍存在消费误区:只看包装,不看产地。消费者不管价格贵不贵,只看包装精美就买,因此市面上出现很多过度包装的葡萄酒,如木盒装、皮盒装等;只问价格,不管等级。卖酒的人往往只问顾客“需要多少钱的酒”而不是介绍产地和等级等要素。所以造成在市场上两种进口葡萄酒最好卖,一种是价格便宜的,而另一种是价格最贵的;买的不喝,喝的不买。喝进口葡萄酒对很多消费者来讲还是个门面工程,大部分人不是因为喜欢而喝,而是觉得很时尚、很有品位。

《中国酒业》(ID: zg91zz)记者在北京CBD团结湖商场一家进口酒专柜酒屋前看到,47元、68元、78元、128元等价位的特价酒摆满了门前货架,标签上原价格已被划掉,售货员介绍,现今进口葡萄酒口味偏甜型较受欢迎。但细心留意不难发现,虽然此酒屋门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降价进口酒,但此处来往人群众多,贮足关注的人仍很稀少。

业内人士表示,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渠道根据区位、价位而定。一般好品质的价位较高的葡萄酒主要销售渠道为酒店、酒吧、夜店以及一些红酒俱乐部,低中档的葡萄酒适合在商场、超市销售。如果是做代理商,资金、能力、人脉缺一不可。如果是开店零售,一般来说,成功的葡萄酒店会选择在高档社区、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或商业地段,这并不是说明葡萄酒本身消费的价格高低,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的人们,相对容易接受葡萄酒文化

由于缺乏其他市场手段, 进口葡萄酒也开始捡国产酒原来的“旧招”打起了价格战,原来普遍二三百元的进口葡萄酒如今在超市的销售价位已经探低至百元左右,甚至更低。

进口葡萄酒低端产品激增,虽然拉低了整体消费水平,但也给其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有观点认为,在进口酒经历了价位由高到低之后,将U型回升,从低端转移到中端,未来100至200元价格档将成为大众酒进口品牌的主打方向。

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其消费增长也明显加快,进口葡萄酒市场“低小散乱”等问题随之逐渐暴露,一些具有战略眼光且实力较强的进口商,也开始逐步尝试进口葡萄酒的品牌化运作。虽然成功者寥寥无几,但随着葡萄酒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进口葡萄酒走向品牌化时代是大概率事件。

未来此区间,“挤出效应”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大众消费者是国产葡萄酒的主要购买力,人们对葡萄酒认知度有了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价格公道的葡萄酒,对名牌葡萄酒的热衷正在削减,一些知名度并不高,但性价比不错、较亲民的葡萄酒最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不少国外葡萄酒商也瞄准了国内的低端葡萄酒市场。进口葡萄酒的进口量多了,进口价低了,进口国多了,进口葡萄酒更多地走进了普通消费市场。但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品鉴知识还较为缺乏,使得低端进口葡萄酒抢占市场存在品牌难以记忆,形成忠实消费群体的窘境。

国产酒调整结构,一些战略单品聚焦100元价位档,而进口酒随着增长趋势放缓,将会进入到品牌化的沉淀期,单纯依靠低端打天下的思维将被摒弃,同样将在低端和高端之间寻求平衡点。

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入到了稳健的成长期,对消费者的培育也步入到一个良好的阶段, 个人消费和商务消费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葡萄酒消费渐趋理性,葡萄酒消费增长空间具有潜力,性价比将持续受到消费者关注。这就保证了国产葡萄酒的增长空间。

关键词:国产葡萄酒 转型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邴元秋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水井坊:没落的贵族
  • 下一篇:徽酒:价格体系难突破 全国化品牌单一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