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酒业高质量发展需“软硬兼施”(2)

2018-06-06 08:29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 二是把绿色生产作为硬要求。酒业作为耗粮耗水耗能的大户和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重点户,一定要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酒业要在供产销的全链条上,在人财物的配备上,都能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下气力大搞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努力构建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 三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硬道理。酒业要着力解决好酒种间、企业间、国内国际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行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推动酒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此,要大力培育新模式、新动能、新增长极,扎实解决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问题,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集聚发展,不断提高酒类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酒业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 练好“软”的一手,提升酒业软实力

进入新时代,模仿型、排浪式的酒类消费正在逐渐消退,面对健康化、低度化、个性化、时尚化、体验化、社交化的新需求,酒业既要有“硬”的一手,更要有“软”的一手。“软”的一手,即指针对软需求,实施软制造,提升软价值。有经济学家给出了“软性制造—软需求—软价值”的公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实,软需求主要指人们精神体验层面的需求;软价值主要指产品科技创新和品牌附加值所带来的价值;软制造主要指以满足软需求为依据、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为核心、以实现软价值为目的新制造业形态,柔性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定制化服务都与此有关。茅台酒,即是这三“软”的典型之一。

练好“软”的一手,酒业宜努力实施以下几点:

● 一是弘扬酒文化提升软形象。酒是文化的载体,消费者喝的是酒,体验的是文化,品味的是情感。中国的白酒、黄酒乃至葡萄酒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亟待我们全力发掘、深度总结、精炼提升。通过对酒文化的提炼推广,使我们中国酒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提高亲和力,改善酒的形象。日前,有业内人士提出:“通过中国白酒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要落地匠心精神、打造中国精品制造新理念。”近年来,茅台、泸州老窖、汾酒、五粮液、红星等白酒酿造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应打包进入“中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酒文化的问题上,要突出共性形成合力。

● 二是创造新业态实现软价值。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的调研细分,把握酒类消费的现状与未来,既善于满足和迎合需求,又敢于引导和创造需求,并以此构建自己的产业链、供需链、价值链,形成以软制造为特征的新业态。其次,要加强柔性化设计定制化服务,着眼于酒类软需求,产销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奇特优产品,实现软价值。再次,酒业要加强自主创新,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附加值、厚植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创新创造的核心。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加强对自身专利的申请与保护。最后,要加强对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对软实力而言人的因素更是第一位的。诚如专家所说,软性制造所蕴含的新模式、新理念就是“用智慧创造财富,用体验实现价值”。

● 三是重塑酒品牌增强软实力。5月10日作为“中国品牌日”,体现了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是软实力的首席代表,但能在国际上叫得响并被主流消费人群所接受的中国酒类品牌不多,因此打造中国名牌的酒类方阵任重道远,重塑中国酒类品牌的形象刻不容缓。重塑酒品牌要以质量为根基、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为路径,擦亮中国酒类品牌的金名片。

总之,硬实力与软实力缺一不可且相互促进,才能合力推动酒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转型 大趋势  来源:华夏酒报  吴佩海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