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砍断假茅台产业链当立足于源头治理

2018-02-28 09:14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春节期间,茅台高端白酒需求量增大,“飞天茅台”甚至出现了断货的情况,而假冒茅台酒则乘虚而入。据媒体报道,2018年1月,西安的王先生花9万元买了10箱“飞天茅台”酒,经茅台酒厂市场打假人员检验,全部是假酒,事后,涉案烟酒店被查封。

这些假冒茅台从哪来?记者调查的结果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造假售假现象还比较严重,并形成了体系化、产业化和链条化模式;二是茅台酒造假有原产地因素,并形成了一种地方经济生态和市场文化。假茅台的禁而不止、治而不绝,成为依附于市场肌体上的毒瘤,除了供需求市场因素外,跟监管层面的失治和失灵,从而导致市场的失序有着密切的关联。

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明确,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就构成了犯罪。一瓶市场价1800元左右的飞天茅台,假冒的不到200元便能买到,违法犯罪者动辄一年挣几十万、上百万,如此暴利模式,究竟由谁来管控,又如何实现约束,既要看广告又要看效果。在倡导依法治理,且经过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规范,制售假冒茅台的问题依然严重,个中原因值得探析。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在茅台镇买卖假茅台酒已处于公开和半公开的地步,“只做大单不做小单”更说明,造假售假者胆大妄为甚至无所顾忌。对当地监管部门而言,“眼皮底下的造假”未能得到遏制,才是假茅台行业不断滋生的原因,也只有追问“为何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的问题,才能让绵软的责任变得坚挺起来。

优先发展地方经济的指向,往往让地方决策者和管理者投鼠忌器,从而对制假售假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最终导致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地方一个庞大的产业。比如几年前,在安徽省安庆市江镇这座近4万人口的小镇中,“香精包子”造就的财富账面收入就超过5个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光鲜的背后是“带血的GDP”。广西传销打而不绝,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明打暗纵。至于原因,中国反传销协会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当地经济能从中受益,大量外地人涌入能拉动经济发展。当地一些官员也承认,正是因为将其当成一个产业来做,才使传销等违法行为完全失控。

回到假茅台上来,尽管坊间传闻“市面上的茅台80%都是假的”,各地也开展了生产经营渠道的治理,比如重庆警方近日破获一特大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白酒案,涉案金额逾千万元。但显而易见的是,若是只有渠道管控而无源头治理,则很难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规范怀仁市和茅台镇的白酒生产行为,对制售假茅台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既是维护当地地方形象和品牌声誉的现实需要,也是规范全国性市场的迫切要求。

酒类企业数量达到了2811家的怀仁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白酒行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所作出的贡献,亦可能造成当地对打假治劣有所顾忌。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难免存在鱼目混珠的乱象,治理起来也有诸多的负面效应。不否认相关方面之前在打假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不必质疑其打假的坚定决心。但“眼皮底下的造假”依然说明,在源头治理上还需要持续用力,如何排除利益干扰而着力于整肃和规范市场,是对地方治理的最大考验。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除了如何治的手段之问,还有谁来治和治得怎么样的主体之究,这同样也是实现源头治理的现实忧思。

    关键词:高端酒 茅台  来源:澎湃新闻网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