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类投资 >

啤酒打响2018年涨价第一枪 今年消费股怎么挑?

2018-01-09 08:58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昨天盘后流传出一条新闻,华润、青岛、燕京等多个国产品牌涨价,这是十年来的首次集体涨价,并且涨价幅度还不小,在10%到20%之间。

没有悬念,今天无论A股,还是港股的啤酒股,都是高开,并且港股的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都是5个点以上的起步价。

午间休盘,青岛啤酒跳出来澄清,媒体报道不实,提价幅度不超过5%。下午开盘青岛啤酒跳水,A股还一度打开跌停板。

不过,没多久股价就反弹回去了,青岛啤酒H股最后收涨,当天啤酒股的表现是两个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股价敲重点:这是龙头的盛宴,蹭热闹的怎么上来还得怎么回去)。

市场是看得很清楚的,幅度虽然夸张了点,集体提价是事实,这就有不一般的意义了。

提价对啤酒行业意味着什么

在《咱不喝白的喝啤的,啤酒股要怎么挑?》一文中,已经指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啤酒市场基本上饱和了,需求总量不会继续上升。

而好消息是国内的啤酒自2014年以来的一波调整也已经企稳,调整过程是艰难的,但对于活下来的企业,吃掉失败者,胜者为王的舒服日子到来。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全国啤酒销量增长了0.8%,延续了自去年8月以来的增长。看公司发布的中报数据:

华润啤酒(291.HK)上半年销量630.6万千升,同比增长2.9%;

青岛啤酒(168.HK;600600.SH)上半年销量453万千升,同比增长2%;

燕京啤酒(000729.SZ)上半年销量276.8万千升,同比增长2.2%。

国内三大巨头靓丽的销售数据,再对比行业的整体增长情况,勾勒出地方小厂狭小的生存空间,而且空间还会更小。要知道,华润、青岛、燕京占了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行业总销量微增长的情况下,它们保持2%以上的增速,要吃掉多少小厂的市场份额。

所以,一波调整之后,行业的竞争格局不言而喻。

我只找到了2015年的市场份额图,那个时候是73.7%,目前五家的市场份额绝对是超过了75%的。

消费行业赚两个钱,一个赚天花板的钱,一个赚竞争格局的钱,竞争格局甚至是更重要的。竞争格局稳定的一个标准是,没有价格战的恶心。这就是十年来首次集体涨价释放的信号:啤酒行业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整与收编后,市场份额进一步壮大的巨头们握手言和,一起刷利润要紧。

提价10%到20%意味着什么呢?以前提到过,快消品行业的一个魅力是:它的单价并不高,提一点价消费者并不敏感,但由于量足够大,对投资者而言,这点提价却几乎可以全部转化为迷人的利润和现金流。

拿国内啤酒行业来说,国产品牌的啤酒以中低端为主,几块钱一瓶,提10%,也就几毛。以雪花为例,最便宜的大概是2块多一罐,涨个2毛、3毛、5毛,消费者根本没感觉。但对公司呢,这几乎就全部直接转化为净利润了。

以华润啤酒为例子,从媒体报道来看,雪花几乎500ml的产品全部都提价了,提价幅度在10%到20%间,我们假使2018年销量不变,营收增10%左右,2016年320亿营收,2017年上半年增长了3.7%,所以这个提价可能带来30多亿的营收增加,这几乎可以全部转化为利润以及现金流。

可想而知,今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啤酒巨头们的财务报表将会是相当相当漂亮的,考虑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结构上的改善,会更漂亮。今年资产上该配点什么,不用多说。还不明白的,复盘一下17年的白酒以及茅台三季度令人跪舔的业绩。

提价对消费领域意味着什么

茅台前不久提了一次价,提价幅度达18%,不过一个贵族不多计较。而这次啤酒开年提价,可能传递的信号就更多了。华润啤酒提价的几个理由分别是:原材料、人工成本、环保税等。

这些理由,说白点,就是大家迷惑的PPI与CPI的剪刀差。

PPI走得飞起,CPI没起来,上游过剩的企业有利润,银行的坏账少了,消费者也开心,但要说一个麻将桌没有输家,这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个经济部门替大家扛住了社会整体生产成本的上升。

看毛利,啤酒行业大家难受:

但啤酒行业还好,国产品牌原本以中低端为主,消费升级带来产品结构改善,对冲掉了成本的上涨。消费三巨头康师傅、统一、中国旺旺相比就要更难受了,达利在高毛利的乐虎功能饮料推动下,产品结构优化,稍微不那么难受。

消费新贵周黑鸭也难受,毛利下滑,净利增速大幅放缓,中报发布后股价直接掉了12个百分点。

关键词:涨价 啤酒股 啤酒板块  来源:格隆汇  飞鼠溪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