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中外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一时难分高下

2017-08-03 08:46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在塔基以上的中间段(100-600元),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目前争夺激烈的重点区域,而随着竞争者,特别是进口葡萄酒厂商的不断加入,争夺已趋于白热化。一方面进口葡萄酒万人拥挤独木桥,在本国农产品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商家的盲目进口也造成了大量产品的库存周期性高启;此外想利用消费者产品信息不对称,谋取进口酒暴利的思想仍在不少酒庄与国内经销商之中普遍存在(把国外餐酒当中高端酒定价的情况屡见不鲜)。

近日看了一则视频,是说广东人除了三样不吃——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里游的船只,而造成广东人这样的“异食癖”并不是两广人野蛮无知,恰恰是身份地位的展示。在历史上,由于传统畜牧业发展不健全,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而要食用一些野生动物,而这少之又少的野味,自然是凸显身份的象征。封建社会后期,广东作为通商口岸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自然这些富裕起来的人,要以吃野味来彰显自己身份的显赫。写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明一件事,中国人对吃喝来说,很大一部分消费是为了凸显身份。而这恰恰给了葡萄酒市场一个宣传的“噱头”。

二十年前绝大部分中国人印象的葡萄酒更接近果汁,是一种酸甜的产物。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开发,国际贸易的日渐频繁,干型葡萄酒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从最初的不喜欢,到后期热潮追捧,在到现在的沉淀。有分析认为,中国葡萄酒市场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消费者开始关注葡萄酒本身的品质和口味,因为开始自己饮用葡萄酒了;他们也更在意葡萄酒的价格,因为很可能需要自掏腰包购买。这些年轻的葡萄酒消费者大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80、90后。他们在商务宴会上养成了喝葡萄酒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带入到社交生活中。这类人群虽然处于上升期,但对于目前的中国消费市场来说,仍不是决定性因素。而且这类人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自己身上的“附加”属性,而大众葡萄酒只是消费习惯的培育,并不能作为追求更高价值的终点。

中国酒竞争中成长

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对于价位的要求,在于这个产品为他们所营造的身份环境,这是中国市场是长久存在的消费习惯。在搭建的消费价值金字塔中,这些懂得葡萄酒的消费者们,成为100~600元价格带的目标人群,成为中国葡萄酒市场目前争夺激烈的重点区域。

身份的定义不光是消费者凸显自身消费环境的杠杆,也衡量了一个产品在市上的产品价值。对于中国葡萄酒来说,绝大多数的销量来源于底端价格价格带,这是因为中国品牌有着自己的传统形象,也决定了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它的消费能力。然而随着中国葡萄种植的崛起与葡萄酒本身的差异化定义,越来越多的中国酒庄酒加入这个价格带的竞争。一方面迫于生产、资金所带来的酒庄运作压力,迫使这些酒庄需要转型为中高端形象,一方面是国际消费的主流与自身产品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令这些酒庄酒在市场的流通价值得以提升,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产品升级的加快,张裕、长城也越来越重视百元以上的中端单品,力图抢占阵地。

当然,中国葡萄酒市场绝非是一家天下,而随着竞争者,特别是进口葡萄酒厂商的不断加入,争夺已趋于白热化。加之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培育,其实源于进口酒,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消费者“崇洋”的心态作祟。通过对2000名城市中产阶级进口葡萄酒饮用者的调查,中国约有19%的人口饮用进口葡萄酒,这样可观的数据也支持了进口酒市场在中国获得的利润空间。所以中国的中高端产品定位,是被迫成长起来的。当然进口葡萄酒在这一区间,特别是旧世界老副牌或质量过硬的新世界产品存在自身的优势:如老葡萄树多,酿造成本相对较低,与国产葡萄酒相比具有竞争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不复存在。在今年的中国酒业协会年会葡萄酒分会的现场上,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认为,中国葡萄酒品牌应该更好的学会如何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这正是为大众营造中国葡萄酒中高端形象的一个传递信号。

中外过招中“各自避让”

不要以为在中国品牌稍逊落后的当下,进口酒在在中间价格带的利益的争夺上就十分轻松。目前进口葡萄酒要经历进入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要面对中国市场布局的困扰。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葡萄酒进口市场出现了利润与进口额的双下滑,这进一步挤压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利润。如何让中国消费者买账,成为这些进口商头疼的事情。而在过去几年,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我们来分析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在一段时间内,中国释放出对葡萄酒需求的信号,在难获高利润低端市场上,进口葡萄酒并没有什么优势,这是因为制约它决定性的因素在于物流与关税。所以不少进口商以次充好,利用海外市场的底端产品冒充中高端产品在中国贩售,但是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一方面是国际之间经贸合作的便捷,一方面则是有国内的一些大型进口商大量签约上游酒庄有关——大办招商会、进口大量产品,利润价值越来越透明。这在某种意义上大规模的筛选洗礼了一些进口酒的价格定位,所以越来越多的曾经高端市场的产品降至中端,甚至低端。而随着货币的增发,中国消费者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这类产品迅速被消化。这些产品迅速消化的同时,却也错误的传递了,中国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向,简单的来说,这种中高端需求,是大众市场捡漏的心态所营造出的瞬间。

当然,造成中小进口商作出错误判断,或多或少来自于那些曾经与他们牵手的超级大商。毋庸置疑,这些中国的代理大商们有着自己的销售渠道与网络,但他们更像是一个超市的雇主,为了这个超市物品更加丰盛而吸引品牌进驻,但对于中端价格产品的经营与推广并没有突出重点,更有甚者产品价格同质化过多,将市场交于买方的消费者。在合作蜜月过后,进口数据自然会出现下落的表现。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吞吐量正逐步走高,与同步建立的渠道设施来说,还是有些不对等的。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品牌名声在外,却并没有那么多的出口量来支持,例如我们所知的奔富407等进口酒畅销大单品,但由于渠道不完备等原因,假货横行,最终影响品牌价值形象。

中端价格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价格枢纽,目前中国正在崛起的是中产阶级。这类消费人群对明白消费与身份价值是需要双重保障的,所以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中端价格的葡萄酒市场在未来,依旧有很大的发展与开发空间。

    关键词:进口葡萄酒 国产葡萄酒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