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桂林进口葡萄酒市场遭遇寒冬(2)

2015-11-20 13:41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探因 理性消费的回归

曾经红极一时的葡萄酒酒庄,为何会频频关门,甚至在年底的销售旺季,这些高贵的葡萄酒还会卖出“白菜价”呢?

在龚克俭看来,这与部分酒商盲目投资、消费者理性回归有着很大的关系。

龚克俭做进口葡萄酒贸易已经有10年,除了桂林的酒庄外,他在广州、深圳等地都与朋友合伙开有公司,葡萄酒卖到了全国各地。他说,在2010年前后,很多人看到葡萄酒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众多投资者纷纷开店卖葡萄酒。“此前部分进口葡萄酒存在价格虚高的现象,是投资者炒起来的。”龚克俭说,一旦市场需求变小时,这些投资者看到葡萄酒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又火速关门歇业或者低价处理仓库积压,挽回损失。而当消费者们知道葡萄酒暴利后,也变得理性起来,他们不再追求“拉菲”等高端品牌

此外,桂林市的消费能力本就不高,这也使得进口葡萄酒在桂林市场的销售情况不太乐观。“在广西,桂林的葡萄酒消费能力还比不上防城港、钦州等地。”龚克俭说。

而记者采访了解到,从桂林的消费者角度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几乎都不具有进口葡萄酒的类别、品牌、购买、存储、饮用及食物搭配常识。一款进口葡萄酒究竟是不是正宗进口,品质情况怎样,消费者心里没数。这种情况下,即便有很多消费者有意尝试葡萄酒,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也只考虑购买更为熟悉的国产葡萄酒。

阳卫鸿则认为,进口葡萄酒销售遇冷也与现在提倡的“节俭风气”有关。“进口葡萄酒是‘高贵’的象征,请客吃饭,桌上放着一瓶进口葡萄酒,档次立马就提升了好多。但现在各种公务宴请急剧下降,小型的应酬,桌上也不会放‘高贵’的葡萄酒,这样一来必然导致进口葡萄酒销量跌入低谷。”阳卫鸿说,酒类的大单销售,主要靠宴席、单位团购,进口葡萄酒也不例外。现在单位团购几乎没有了,这对实体酒庄的冲击很大。

应对 调整经营思路

根据媒体的报道,中国葡萄酒业拥有长期的潜力: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市场。但在14亿人口中,只有3800万葡萄酒饮用者。并且,这些消费者大多数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这些一线的大城市。人均年消费量只有5.8升,只有法国人均年消费量50多升的零头。

那么,桂林进口葡萄酒酒庄频频关门,是否预示着进口葡萄酒面临着洗牌?未来这些进口酒庄的出路又在哪里?

龚克俭说,从最近两年的销售情况来看,一些中高端的进口葡萄酒少有人问津,但大众消费的进口酒销量仍在缓慢上升。“这意味着消费市场仍在成长,关键是如何转变经营思路。”龚克俭说,未来他们将“放下身段”,坚持走亲民路线,让葡萄酒销售真正回归市场,这才是正确的出路之一。此外,他们还要引导消费者逐渐提升对葡萄酒的鉴别能力。

“目前桂林各层次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成长,我们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进口酒的产品结构。”龚克俭说,

阳卫鸿则表示,当前正值进口葡萄酒销售业的洗牌阶段。“有挑战,当然也有机遇。”他说,公司近年来调整经营模式,采取与厂家直接联营、推出特价直供的平台,一改以往各层经销商层层加价的模式,降低进口酒的销售成本。“单是今年,公司在整个大桂林,就发展了20多家加盟经营店。可见,酒类的消费潜力还是巨大的。”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尽管目前进口葡萄酒实体店所受冲击较大,但部分酒商已开始转战网络做“电商”。一名在桂林多年经营葡萄酒的经销商称,目前他采取网络+实体店的模式,通过网上商城互动的方式,给消费者返利,以此锁定自己的消费群体。目前,该经营模式起步1个多月,效果还不错。

关键词:葡萄酒 进口葡萄酒 市场  来源:桂林晚报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