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权威发布:风雨兼程 中国白酒30年发展报告(2)

2016-01-11 15:19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二、白酒三十年的重要成就

30年来,白酒行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白酒骨干企业以坚持科技进步支撑产品研发和风格创新;以加强科技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深化酿酒工艺技术研究;以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以发挥产区优势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提质增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健全网络渠道、创新营销理念、塑造品牌文化,努力开拓市场;使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食品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30年来,白酒行业已经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社会化科研和教育机构深度参与,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体系,白酒生产基础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2004年1月,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白酒骨干企业大力支持下,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白酒行业第一次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白酒行业在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发展上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评选出“特大综合型发酵车间”等37项优秀科技成果,“白酒中金属元素测定及其与酒质的关系”等48篇优秀科技论文。2015年1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对2004年以来的10年间白酒科技工作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评选出63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科技成果,其中包括:白酒产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分析检测技术,白酒生产中原辅材料的贮存、处理,制曲、发酵、蒸馏、酒体处理等方面的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酿酒关键微生物群系的认知、改造和优化、以及提升白酒质量风格的生物工程技术、白酒生物活性物质、风味物质和功能性因子研究,白酒包装接触材料和仓储物流,以及酿酒综合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等,这些科技成果有代表性的反映了我国白酒行业和骨干企业10年来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1998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贵州茅台最早成立了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截止2014年度,贵州茅台技术研发机构已经拥有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1人,硕士21人,本科18人;具备独立开展白酒产品技术研发能力,有力地支撑起贵州茅台市场开发。

四川省是白酒生产与消费大省,同时,也是白酒科技成果最为丰硕大省,六大名酒企业均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名酒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其技术研究成果斐然。如,宜宾五粮液集团30年间推出了多项技术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其中《特大综合型发酵车间的设计与应用》和《双开 、高排酒曲发酵室的设计与应用》获首届中国白酒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以控制食品安全为目的《塑料制品迁移物对酿酒生产影响的研究》和《复糟酒机械化生产线及配套工艺研究与应用》获第二届中国白酒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泸州老窖在白酒技术研究上也走在行业前列,其中《国窖酒生产工艺研究》获得200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剑南春集团作为传统中国八大名酒,技术上不断追求进步,多项科研成果在居于领先地位,在行业内影响较大的科研成果有《提高尝评技术新举措一秒持值评酒法》等;全兴集团(水井坊)于1989年设立中心化验所和科研所,现有高级工程师17人,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有数十个,其中有较大影响的如《酿酒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井坊遗址功能微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等;郎酒集团无论是历史上经营比较困难时期,还是企业走向辉煌阶段,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和技术开发,郎酒于1991年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2000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次年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成果主要有《红花郎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酱香专用调味酒的生产以及在浓香型白酒中的调味作用》等。

江苏洋河最近10年快速发展与其对技术研发高度重视息息相关,公司先后搭建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洋河)生物酿酒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独立或参与制订了多项国家产品标准,并设立科研配套机构,购置一流的仪器设备,具有面向行业开展科研攻关、成果推广、质量检测、项目咨询和工程设计等功能,以及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能力。

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白酒科研教学领域的权威学府,多年来致力于白酒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针对中国白酒的特征风味、生物活性物质、风味功能微生物、风味化合物阈值、白酒的陈贮老熟和白酒中健康功能成分等进行全面研究,对影响白酒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酿造关键共性技术以及生产机制进行探索,推动白酒酿造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为白酒行业技术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极大帮助。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长期以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权威专家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完善白酒微量香味组分的测定方法,深入开展名优白酒真实性研究与鉴别,对传统发酵产品的特征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课题;同时,担负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职责,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督检验工作,为打击白酒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优化白酒行业发展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30年发展,白酒行业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平台,形成了基于市场战略的研发体系,奠定了白酒未来发展强劲技术基础。

(二) 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人才团队建设成果显著.

30年来,我国白酒行业一如既往抓好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培育和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

1988年,根据原国家经济委员会文件精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印发《关于进行一九八八年优质食品评选工作的通知》(中食质[1988]31号)具体落实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组织工作,成立了由沈怡方任组长,于桥任副组长,高月明、曹述舜、曾祖训、王贵玉为成员的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专家组,在湖南省长沙市组织了全国白酒国家评委考核,聘任李静、韩印、李树林等44人为第五届评酒会白酒国家评委,特聘丁柏年、丁前胜、于树民等35人为特邀评委,建立和完善了我国白酒行业最具权威的感官品评专家队伍。2000年9月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白酒专业委员会具体承办,在贵州省贵阳市和山东省淄博市召开二次第六届白酒国家评委考评会,经考核聘任白酒国家评委107人,白酒资格评委37人,组建了第六届白酒国家评委队伍。之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分别于2006年10月和2011年10在北京召开第七、八届白酒国家评委考评会,分别聘任白酒国家评委175人和161人,资格评委26人,特邀评委28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聘任的白酒国家评委是活跃在当前我国白酒感官质量鉴评和酿酒工艺技术实践领域最高水平的专家团体,受到白酒行业骨干企业高度重视,为30年来白酒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和风格特色创新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6年6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组建了由高景炎任主任委员,陈林、吕云怀、程劲松等20名行业知名专家为委员的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同时聘请曾祖训、沈怡方、季克良等13人组成全国白酒专家高级顾问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前夕,根据《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在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基础上,会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选,评定王贵玉、袁仁国等42名专家为中国白酒大师;王耀、杨强等53名专家为中国白酒工艺大师和陈佳、邢晓晰等35名专家为中国评酒大师。

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推动下,全国各省、市食品行业组织和相关白酒行业组织积极开展了省级白酒评委和科技专家的培训、考核、评定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各地方白酒工艺技术专家队伍。

近10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在剑南春、五粮液、茅台等骨干企业支持下,先后多次举办白酒酿造现代生产技术和品评勾兑技术等专题培训班,为白酒行业培养大量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人员,并应邀在福建省厦门市为台湾金门酒厂实业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专门举办了白酒工艺技术讲座,推动海峡两岸白酒行业工艺技术交流与发展。

为促进白酒产业国际化发展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先后组织白酒行业科技专家200余人次,赴日韩、欧洲、澳洲、台湾等饮料酒生产消费大国和地区考察交流,为推动白酒工艺技术改革创新,以及白酒生产的工业化和自动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30年白酒行业的高速稳健发展受益于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团队引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王国春、季克良、李家顺、梁邦昌、蔡宏柱等优秀企业管理者脱颖而出,先后走上白酒骨干企业领导岗位,积极顺应改革开放大趋势,为今后一个时期白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白酒行业经营管理人才逐渐成熟,一支更为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初步形成,从年龄上看,目前白酒行业企业家平均年龄50岁左右,较改革开放之前企业管理团队年轻近10岁;从学历上看,白酒行业企业家高等教育水平达到95%,并不断接受新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茅台袁仁国、五粮液唐桥、洋河张雨柏、泸州老窖张良、郎酒汪俊林、劲牌吴少勋、古井贡酒梁金辉、口子酒业徐进、迎驾贡酒倪永培、牛栏山酒厂宋克伟、今世缘周素明、华泽集团吴向东等一大批年富力强、尽职尽责、开拓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成为对白酒行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头人。

关键词:白酒 发展 权威报告  来源:酒商  佚名
商业信息